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200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73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202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89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81.
本文首次运用Merton模型和Leland-Toft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进行了比较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Merton模型对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的预期违约率的计算明显太低。但是,违约距离的计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不同公司信用风险存在的差异。而使用Leland-Toft模型计算信用风险的预期违约率较Merton模型有更高的敏感性、有效性。依据大公国际资信评级体系评级的结果,将A股50指数上市公司的信用评级等级,对比Leland-Toft模型计算的预期违约率,不同等级的上市公司,其预期违约率有明显的不同,说明其模型的预测是有效的。并且,也反映出近期预期违约率低而远期则较高的规律性。但是,计算的预期违约率还是偏低,说明Leland-Toft模型在用于目前的上市公司信用风险分析时,尚需调整有关的参数。  相似文献   
82.
文章探讨进行逆向选择问题的对道德风险的监督和问题的预防,而且通过数学模型对逆向选择的产生机制进行了证明,建立了以抵押品比率为信号的信号传递模型来解决商业银行和贷款企业之间的信息隐藏行为.建立了商业银行与企业之间的道德风险监督模型,运用最优化理论进行求解,并从理论上提出了银行对企业进行监督检查的最优概率.  相似文献   
83.
将企业间知识共享这一因素引入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博弈过程,在完全信息条件下研究三级供应链中零售商分别与分销商、制造商进行知识共享时知识共享量与企业信用风险水平和供应链信用风险传染强度之间的关系,并结合算例进行了数值分析.基于Stackelberg博弈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供应链上的知识共享有助于降低供应链成员企业的信用风险;进行知识共享的企业间信用风险传染强度随着知识共享量的增加而增大;企业进行知识共享比不进行知识共享时受到其它企业信用风险传染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84.
用最小误判法修正KMV模型,搜集光伏、风电两产业的上市公司数据,检验以其为代表的绿色信贷风险状况及特性。发现两产业的风险不高于传统产业,但公司间风险差距较大。作为绿色信贷重点扶持的产业,市场表现受政策影响较大,影响盈利能力的不稳定性因素较多。  相似文献   
85.
在国内外大量前人研究基础上,将农村商业银行风险主要分为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政策风险。应用专家评分法筛选各风险的关键影响因素后,共采用17个影响因素构建风险指标体系。以向福建省农村各地区,包括镇、乡和村的各商业银行农村分支行分散投放后回收的有效调查数据为依据,应用包含17个输入节点、30个隐藏节点和一个输出节点的五层BP神经网络构建评估模型,并进行样本训练和验证,通过对实际输出和标准输出的一致性对比得出结果并表明,农村商业银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较为理想,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可为农村金融机构准确评估风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6.
银行是场外衍生产品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在从事场外衍生产品业务时,银行会面临一种特殊的风险———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美国次贷危机中,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破坏性体现得尤为明显,使参与其中的银行承受了巨大损失。本文厘清了衍生产品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定义及特征,总结了全球及中国的衍生产品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现状,介绍了国外银行业的风险管理经验,最后,提出了我国银行业应采取的风险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87.
银行信贷资产管理模式从静态“发放—持有”模式向动态“发放—分销”模式的嬗变体现了信用风险分担模式的变革,应运而生的信用风险转移(Credit Risk Transfer,CRT)市场,既使信用风险分担方式更灵活、有更大的效率提升空间,蕴含着可能放大交易主体信用风险、甚至扩散为系统性危机的风险.本文就此提出了信用风险转移的“目标—准则—行为”范式,核心在于提出CRT交易的微观与宏观准则,实现“有效信用风险分担”的目标.  相似文献   
88.
2010:中国资本市场大事追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使得中国资本市场一步步走向兴盛。2010年,后起之秀的中国资本市场却顶住了金融风暴的侵袭,融资融券终于开闸试水,股指期货正式上市交易,创业板成立一周年以来,其作用初步显现,农业银行分别在上海和香港上市,国内银行间债市大解禁,新股发行体改再次启程,银行间市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面世,证监会牵头惩内幕交易,中国资本IPO额全球排第一等一系列大事件让人们留恋、回味,难以释怀。  相似文献   
89.
90.
当前国际银行业信用风险的管理正日趋量化、系统化、信息化、动态化、综合化和法制化,这对我国银行业是一个重要启示。我国在金融开放程度不断加深,银行业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下,很有必要从此新趋势中汲取先进经验,开发出适用于我国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型,并着力于拓宽征信渠道、健全信用管理机构、构建商业银行对个人和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及完善信用风险管理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