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3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0篇
社会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1.
巫强 《劳动世界》2016,(14):64-64
官员俸禄的重要性是个需要讨论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案例分析发现俸禄是古代职业官员的重要收入。此外,先秦时期的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着类似谈判工资的现象,月俸的出现伴随着职业官僚阶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石高分封制在金字塔型的武士等级内部 ,以土地所产生的利润——石高作为再分的原则 ,家臣武士祖传的土地所有权成了既定的“石高”数量。主君掌握家臣的经济命脉 ,主从关系成了恩赏与效忠、统治与从属的关系。离心势力成了无本之木 ,为将军“名正言顺”地转封大名 ,为德川幕府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前提条件。同时 ,也造就了幕藩体制的掘墓人 ,下级武士丧失统治阶级的基本经济特征 ,并成了封建制度内在矛盾发展的载体 ,导致他人“一定要废弃封建制度本身”。  相似文献   
13.
刁春婷 《理论界》2008,(9):116-117
明代州县官是一州一县的最高统治者,州是政府和州县官阶层,在传中国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从州县官收入入手,对傣禄、职田、家伙银、常例、耗银等进行深入研究,对于研究明代吏治以及州县社会作用是一个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4.
辛弃疾究竟是不是贪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全彦 《中州学刊》2008,(2):202-206
辛弃疾的经济生活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他的经济是否清白,直接关系到对他的罢职原因的解释及其个人品格的评价.从南宋将帅的俸禄标准及经济生活状况、辛弃疾执政态度、金钱观念、实际生活几个方面进行梳理分析,结论是辛弃疾和贪污受贿没有关系,辛弃疾罢职是当时政治斗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清末官制改革中官员的俸禄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清末官制改革中 ,清政府在内外力量的推动下 ,经过一系列的酝酿 ,出台并有限度地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旧有俸禄制度的措施和方案 ,以借此达到高薪养廉 ,澄清吏治。但事实上清政府不彻底的俸禄改革如同其不彻底的官制改革一样 ,并不能挽救清政府的命运  相似文献   
16.
据《旧唐书·文本传》记载,唐人岑文本被皇上任命为中书令,回家后,却一脸忧色。他的母亲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如此不高兴,他说:“我并没有为国家做多少贡献,却受到如此重用,责任重大,怎么不忧惧呢?”亲朋好友前来恭贺他,并劝他可趁此机会多置些产业,他却叹息道:“我原本是南方的一介平民,以前仅当过一任县令,靠文墨官至中书,无汗马功劳,已使我感到很是危惧,且眼下俸禄已经很多了,还谈什么再营造产业呢?”言毕,所有人无不都感  相似文献   
17.
晚清以降,国家内忧外患频发,社会激荡突变.社会处于严重脱序状态,贪污腐化趁机滋生蔓长.影响到吏治腐败的原因很多,其中皇权至上、专制独裁,缺乏严格的法律监督机制是吏治腐败的根源.此外奢靡之风盛行、俸禄制度与现实脱节、以及因捐纳制度泛滥都在清末的吏治腐败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以史为鉴,对晚清吏治腐败产生的根源进行全面探讨,有助于我们深刻吸取历史教训,在全面进行现代化改革和建设中提高警惕,使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莽辅政和执政时期对俸禄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首次推行高薪养廉的尝试,实行浮动俸禄制度,完善官吏退休金制度。这些改革尝试虽然都以失败而告终,但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唐代官员的俸禄包括官禄、俸料钱、职田和禄力四项。唐代后期俸禄制度屡有变动,且相对复杂。俸料钱变动最大且最为复杂,其余三项基本沿袭唐代前期,变化较少。俸料钱主要有大历制、贞元制、元和制、会昌制,俸钱数额、发放依据都在发生变化。从唐代俸禄制度各项内容入手,重点分析唐代后期俸料钱的演变,尤其是使职官的月俸情况,可以发现唐代后期月俸额高于唐前期,但极不稳定,使职官的月俸极为丰厚。学界普遍认为的唐代后期京官俸禄薄,外官俸禄厚的观点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20.
明代致仕官员的食俸与养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很多人误以为明代致仕官员通过领取俸禄来养老,其实明代未曾建立致仕官员食俸的制度,赏赐和体恤只是少数官员才能享受的特恩.大多数致仕官员是依靠社会保障制度的支撑,多途径解决养老问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