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82篇
  免费   349篇
  国内免费   25篇
管理学   501篇
劳动科学   47篇
民族学   99篇
人才学   175篇
人口学   166篇
丛书文集   1052篇
理论方法论   1526篇
综合类   3140篇
社会学   1102篇
统计学   48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33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53篇
  2020年   177篇
  2019年   172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177篇
  2016年   194篇
  2015年   284篇
  2014年   664篇
  2013年   606篇
  2012年   617篇
  2011年   675篇
  2010年   619篇
  2009年   666篇
  2008年   639篇
  2007年   396篇
  2006年   363篇
  2005年   244篇
  2004年   206篇
  2003年   181篇
  2002年   151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0 毫秒
991.
儿童电影用影像传达儿童的精神生命世界,在电影整体格局中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中国儿童电影走过80多年“光荣的荆棘路”,当下正受到各个层面的广泛关注。然而从整体上看,儿童电影依然是整个电影创作中较为薄弱的一环。本文通过对中国儿童电影面临的现实困境的分析,探讨中国儿童电影的长效发展机制。我们需要在为儿童电影合理定位的基础上,努力探寻儿童电影的美学规律;需要寻找儿童电影产业化与公益性之间的平衡点;需要根据少年儿童受众的特点做出相应的媒介策略调整。  相似文献   
992.
以利益原则为基础的功利主义倾向是当前政府实践决策的主要选择,这种决策模式不能解决建构和谐社会中公共政策的价值冲突问题。如何更好地坚持和谐本位原则,寻求公共政策价值冲突的均衡,构造和谐的公共政策价值结构,是建构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试图通过求解公共政策价值冲突的“均衡解”,探求建构和谐社会中公共政策价值冲突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93.
电视环境处于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交叉点,经常容易受到人们的忽视。笔者从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两方面系统地分析了电视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通过长期调研反映出中国儿童电视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建立儿童节目保护制度,扩大儿童电视节目数量和提高质量,加强家长引导行为等方面提出了改善中国儿童电视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4.
坚持“以生为本”构建人性化课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思想品德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强调社会本位,强调国家社会的需要。而新课程标准更强调要在有利于“人”的终身发展和终身幸福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服从并服务于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终身幸福,并由此培养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它要求尊重每一位学生所拥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坚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着眼于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以生为本”.创设适合学生学习,能促进学生发展,启迪学生心灵,激活学生思维的人性化思想品德课堂。  相似文献   
995.
儿童话语权兴衰的背后有着深层的知识论基础。知识的客观实在论导致儿童话语权的异化,知识的主动建构论带来儿童话语权的崛起。儿童话语权不仅是法律赋予的基本权利,也是儿童生命内在发展的需要。因此要通过课程实施保障儿童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996.
儿童不应该有好坏之分,只有社会化程度的高低。什么是个体社会化,怎样让每个人都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达到人尽其才,是每个教育者和家长十分关心的问题。社会角色适应是人的社会化的核心。教育者有针对性地向受教育者提出恰当角色期待并引起受教育者对角色期待的强烈认同感,同时创造条件,促使其社会角色内化,是促进儿童社会化的捷径。  相似文献   
997.
法是人的创造物,法与人性之间必然地具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而人性始终是难以实证的假定,性善、性恶、性善恶兼有、性个人性或社会性等都是基于不完全归纳的例证的抽象甚至纯属主观唯心的假设,反映了思想者对人之本体的追问和对人性或善或恶或杂或无或个别或整体性等的描画。无论性善或性恶论者还是个人或社会性论者大多不反对法律的规范。法律当要合人性,尊重人之为人的自由和权利,而不可成了悖人性、灭人性的恶法。民法作为平等主体的市民或私人权利保护的最基本的法律当坚持合人性的市民之权利本位。  相似文献   
998.
生活中,一些家长因怀疑自己小孩患了斜视而去医院就诊。其实,儿童是否有眼斜,并非要到医院才能发现。有一种家庭简易检查法(医学上叫角膜映光法)可供使用。检查者与被检查儿童面对而坐,检查者在儿童鼻梁前30厘米处放置一手电筒艘用聚光灯泡),被检儿童双眼注视灯光,此时检查者可看到被检儿童双眼角膜中央各有一小光点。如果光点在瞳孔正中央,  相似文献   
999.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当前经济转型时期的特有产物,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在学习、人身安全、心理健康、思想认识和行为等诸多方面存在问题,问题成因固然与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有关,但也与农村义务教育的不完善、城乡二元结构的壁垒有着密切关系.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应该是预防性的,在正确分析和理解留守儿童的前提下,积极挖掘和发挥留守儿童本身所具有的有利教育资源,通过其正面教育意义来预防留守儿童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是留守儿童教育值得尝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00.
每件婚姻暴力事件,在表面上都会有位在身体上或者是心理上的直接受害者。在许多国家里,随着婚姻暴力议题日益受到重视,不管受害者是夫妻中的哪一方,都已经可以受到比较妥善的法律保护以及社会照顾。然而,在婚姻暴力事件的暗处,往往会有另外一张被忽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