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31篇
  免费   809篇
  国内免费   124篇
管理学   5054篇
劳动科学   487篇
民族学   1006篇
人才学   1378篇
人口学   706篇
丛书文集   6416篇
教育普及   1篇
理论方法论   3945篇
综合类   18292篇
社会学   10434篇
统计学   1445篇
  2024年   105篇
  2023年   464篇
  2022年   368篇
  2021年   475篇
  2020年   604篇
  2019年   428篇
  2018年   307篇
  2017年   519篇
  2016年   622篇
  2015年   1140篇
  2014年   4104篇
  2013年   3210篇
  2012年   3797篇
  2011年   4688篇
  2010年   4865篇
  2009年   4328篇
  2008年   5068篇
  2007年   3149篇
  2006年   2885篇
  2005年   2037篇
  2004年   1579篇
  2003年   1067篇
  2002年   990篇
  2001年   924篇
  2000年   706篇
  1999年   228篇
  1998年   115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6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1篇
  193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妇女生活》2020,(4):52-54
家长无不希望孩子聪明能干,能自行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但很多孩子却难以做到,反而因为热衷于玩手机、沉迷于虚拟世界,缺乏实际生活锻炼,变得眼高手低,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了。那么,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培养出勤于思考、乐于动手的孩子呢?  相似文献   
32.
最近一段时间,习大大的一句话,激起了不少人的共鸣。在一场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年轻人不要熬夜。他在会议上讲到,自己担任县委书记时,常熬夜。"那个时候我年轻想办好事,差不多一个月大病一场。为什么呢?老熬夜。经常通宵达旦,最后感觉到不行,这么干也长不了。先把自己的心态摆顺了,内在有激情,外在还是要从容不迫。""不要熬夜"的劝勉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少网友纷纷上网  相似文献   
33.
34.
王建民 《社会》2019,39(6):87-120
费孝通先生晚年倡导面向“精神世界”的社会学研究,不仅强调了社会学的人文性格,而且指明了回溯和整理传统思想资源以理解人心的意义。古代士人在仕隐之间的进退趋避是精神世界研究的重要课题,盛唐诗人王维可作为重要个案。本文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以王维的生命史、编年诗及他与其他诗人的交往为线索,考察其如何在仕隐之间调适精神世界的矛盾冲突。王维通过人际和诗文往来形成的社会交游空间、自然山水空间和灵性佛理空间,构成一个融和自然与人文的“人生圜局”,以寻求精神世界在“入世有为”和“消极退避”之间的平衡,而其精神苦痛也可以从这个圜局的层级变动或缺失中探寻根源。本文认为,把握世风民情、生命史的再现以及理解和体会的功夫,是研究士人精神世界的重要门径。  相似文献   
35.
36.
37.
博物馆在人们生活中有社会教育作用,可以提高人们的素质;博物馆在各城市、各区域文化有交流的作用,可以促进城市与城市之间的沟通;博物馆在人们生活中成为旅游、娱乐地方,可以了解当地风情和历史文化.博物馆也是展现国家、地方和民族文化,传承、传播历史民族文化知识、社会科学文明的场所,同时也是见证祖国繁荣昌盛、无比辉煌的时光,也是以直观的方式教育后代,了解国家的屈辱,知道民族的辛酸和痛苦,增强国民的公共意识,培养国民的道德品质的教育基地.本文描写了博物馆的现状,浅谈了博物馆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8.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神圣家族》都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早期思想的代表性著作,二者都把“生活”作为重要概念进行论述。从作为经济学哲学概念到作为社会批判概念,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生活”的认识经历了从对物质生产活动的重视到对无产阶级普遍贫困生活的揭露,从分析“生产生活”的异化到对“非人性”生活的批判,从“生活的手段”到消灭“非人性的生活条件”的思想历程。人类的历史是人类生活发展的历史。解决人的美好生活如何实现的问题,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活思想中居于核心地位,这对当今中国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从开启一种全新文明的生活形态的高度来理解新时代的美好生活,才能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39.
主题     
《社区》2004,(3):4-5
  相似文献   
40.
讨论了利用高压静电场进行生活用水水处理技术的工作机理,对圆柱形电极的电场分布进行分析和试验,给出了利用静电场进行水处理的实际方法和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