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82篇
  免费   284篇
  国内免费   41篇
管理学   603篇
劳动科学   8篇
民族学   89篇
人才学   63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1735篇
理论方法论   353篇
综合类   4404篇
社会学   307篇
统计学   39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346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230篇
  2014年   426篇
  2013年   374篇
  2012年   521篇
  2011年   530篇
  2010年   560篇
  2009年   529篇
  2008年   524篇
  2007年   393篇
  2006年   335篇
  2005年   395篇
  2004年   341篇
  2003年   361篇
  2002年   269篇
  2001年   285篇
  2000年   234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992.
威廉·坦普尔爵士园林思想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薄弱之处。实际上,坦普尔在《论伊壁鸠鲁的园林,或论园艺》中系统地探讨了园林的起源、伦理意义和审美形态等问题。他从病原学的角度出发,把园林作为治疗人们过剩欲望的理想之地。他虽然赞同伊壁鸠鲁主义的退隐思想,却从政治德性、顺从自然、自由选择3个方面阐述了园林的退隐伦理。在园林之美上,他认为美在于形式,但是这种形式既包括欧洲的规则式之美,也包括中国的不规则之美。坦普尔的园林理论对我国当下的疗养院园林、私家园林的建设等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3.
994.
“批评性”是关系到文学批评生存发展的本体性问题及命题,也是强化批评的文学评价机制及功能作用的内驱力,更是批评自身建设及完善提高的推进器。作为批评的总体性概念,“批评性”关系到批评的方方面面,由此形成“批评性”多维立体的构成系统,从强化批评的现代性、核心价值、功能作用、主体性等方式及路径实现“批评性”。批评的逻辑起点是主客体关系中的经验与理念的统一,在其主体间性及其经验与理念间性中提供批评创造及“批评性”发挥与实现的空间。作为文学批评的总体性及本体性概念,“批评性”与无批评性、缺乏批评性、丧失批评性的批评泾渭分明,亦为好批评与伪批评、精品批评与低劣批评、高雅批评与庸俗批评的试金石,更是批评与捧评、棒评、恶评、误评、炫评、酷评、滥评的分水岭。批评作为“诤友”而着眼于“症候”批评,正是批评大有可为的用武之地,亦是批评精神之所在,更是“批评性”之所在。  相似文献   
995.
人存活于世,面临的困顿很多。人是充满理性和非理性的动物,但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如何,二者的界限划分是清晰的吗?何为人的教育与发展?人的生命过程又与自然发生着怎样的关系?本期专题讨论着重围绕以上话题展开。我们认为,理性与非理性远不是那么界限分明,因为它们存在着自我解构的可能性,即存在着走向其反面的可能,它们甚至是可以相互过渡的。理性与非理性仅是两个不同的视角,而非两种不同的存在;通过对当代西方学者在马克思主义人文教育与发展思想的研究中呈现出的从解释转向批判的研究取向,以及多元化视角的研究特点,指出了其在理论和实践中的局限,为我们深化教育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研究工作提供了新思路;紧密结合当前"重返浪漫主义"的学术热点,对浪漫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的萨缪尔·泰勒·柯勒律治的生命理论进行深入观照,并运用当代生态批评的视角赋予该理论以现代生态内涵。三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对我们的生命存在进行理论探讨,目的是发现我们存在的意义、价值,破解人生的困顿。  相似文献   
996.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运用比喻手法进行理论阐说和作品分析,创造了文辞与思理并赡的比喻式批评话语。他以自然、人体、事理等为喻,使原本抽象的文学理论通过具体的意象得以阐明;语言表达尚引经稽古,奇崛秀拔而又不失自然切至;行文结构主要有总分、分总、并列和对比四种形式,以增强批评话语的表现力。《文心雕龙》的比喻式批评话语呈现出独特的美学风貌,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的多样化发展。  相似文献   
997.
以2015年东部沿海地区X市残疾人调查数据为基础,从社会网络的视角考察弱势群体公共服务需求行为。研究表明:社区网络的拓展会显著提高残疾人口自我支持类服务需求的意愿,降低外界支持类服务需求意愿;家庭网络的拓展能够降低弱势群体外界支持类服务需求意愿,也会降低其自我发展类服务需求意愿。而家庭网络的拓展会促进弱势群体自我生存类服务需求意愿,政府应给予弱势群体一定的经济扶持,并重视他们的受教育情况和婚姻情况,帮助他们提升融入社会的技能和信心。  相似文献   
998.
《李长之文集》失收的新诗材料经整理得诗8首、译作3首、诗话1篇.由这批文献出发,管窥李长之54年新诗生涯,足见他是新诗发展史上的多面手.20世纪30年代中期,李长之与卞之琳、林庚等人交往密切,并将《益世报·文学副刊》打造成自由诗创作者的重要阵地.他致力于译介德语诗歌,希图以德诗的精神和生命力来疗补中国新诗.在新诗批评领域,李长之见解精当,并自觉反思新诗批评文体,是为现代诗论转型的重要一员.  相似文献   
999.
1000.
于美娜  冷慧 《理论界》2015,(1):110-113
西尔科的小说《典仪》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三个维度反映了造成人类生态危机的思想文化根源,表达了印第安文化中蕴含的和谐生态智慧。这不仅是处于困境中的印第安民族的出路,更是人类恢复生态、自我救赎的救助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