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3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385篇
劳动科学   20篇
民族学   107篇
人才学   101篇
人口学   40篇
丛书文集   476篇
理论方法论   129篇
综合类   1188篇
社会学   356篇
统计学   4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200篇
  2013年   184篇
  2012年   186篇
  2011年   206篇
  2010年   194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365篇
  2007年   259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新生入学教育的成效无论是对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还是对辅导员后续几年的工作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高校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狂轰滥炸的密集型教育、形式单一的理论式说教等问题,应采取前移新生入学教育时间、延长新生入学教育时间、运行新生助理辅导员制度、不断发掘效果更显著的教育形式等新生入学教育的工作方法,以期更有效、更深入地开展高校新生入学教育。  相似文献   
52.
一直以来,我们都将"过家家"当作是儿童之间的游戏,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大的误解,其实它也可以是非常好的亲子游戏。我在研究亲子游戏的3年中,将"过家家"进一步"研发"成新版本,名为"上学学",女儿非常喜欢这个游戏,也从中锻炼了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希望能给其他父母一些启发。每年七八月的时候,我总能接到一些父母的求助,他们总会问,如何让自己的孩子爱上幼儿园?如何让自己的孩子快速适应小学生活?这些促成了我的灵感,那就是为女儿千慧搭建一个模拟教室。  相似文献   
53.
刘腾 《生存》2020,(5):0149-0149
混龄教育近年来越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其对幼儿的社会适应性具有良好的培养作用,能够有效改善独生子女社会适应不良这一公认的难题。文章简述了混龄户外游戏活动在我国的具体运用价值,并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了三点具体开展策略。  相似文献   
54.
55.
56.
为了探究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学前教育小学化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以重心下移与深度聚焦为思路,对Z市X区4名家长和2名老师进行访谈,借助扎根理论,建构出学前教育小学化"错位"与"适应"的双重生态。"错位"诠释了学前教育小学化的"为何",具体表现为"主体错位"和"职责错位"的复杂交错。"适应"解释了学前教育小学化的"何为",具体表现为适应主体是"家长、幼儿园和辅导班的三管齐下";适应策略包括"坚决抵抗、无奈妥协、精明调适和无知得意";适应类型是"预防型和善后型、强迫型和引导型、突击型和持久型、长远型和短视型"的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57.
海外华人休闲研究主要聚焦于休闲态度、休闲需求和动机、休闲参与、休闲制约、休闲满意度与幸福感等领域。海外华人因受传统文化影响及需要应对移民生活经济、语言和文化适应等方面的压力,对休闲往往持负面态度。但随着文化适应程度加深,他们对休闲态度的认知也越来越与主流社会保持一致。海外华人休闲需求以放松为主,在园艺和健身等活动中,外在动机显著;参与的休闲活动方式主要为静态休闲;参加有些休闲活动是为了寻求身份的认同。制约休闲参与的因素主要有经济、文化、语言的因素以及受到歧视的影响。休闲满意度可以减少文化适应过程中的压力,并且能显著提升幸福感和生活质量。未来的海外华人休闲研究需在研究议题、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等方面加以拓展。  相似文献   
58.
文章在对当代帕米尔高原塔吉克人移民搬迁的选址、批次及数量进行调研和统计的基础上,对塔吉克阿巴提镇的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试图将塔吉克人搬迁后的生活场景给予客观描述,从而理解其在社会环境发生改变后,生活文化方面的适应情况。  相似文献   
59.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者选择回国就业。在接受了外国教育与异域文化的熏陶后,不少人回国之初会经历一个对本国母文化的“再适应”过程。这个过程中个体所遭遇的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适即是学者们所称的“逆向文化冲击”。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试分析海外留学高校教师归国后,在文化“再适应”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相对的方法帮助他们能更好地适应回国后的生活,借此希望引起各方对这一群体的归国后文化适应的重视。  相似文献   
60.
徐峻  罗薇 《世界民族》2012,(4):44-56
美国黑人和白人在选举投票上的差异性一直备受学界关注,但是亚裔美国人参与投票率低这个问题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利用"当前人口调查中关于投票和登记的附录",笔者分析评估了对于亚裔美国人及其他少数族群投票率低的四种解释,即社会经济(socio-economic)解释、文化适应(acculturation)解释、差异性回报(differential return)解释、制度障碍(institutional barriers)解释。笔者运用一种统计学模型,能够同时对登记和投票进行评估,得出了四点结论:第一,社会经济解释在解释白人与亚裔美国人的差异性时,没有像解释白人与其他少数族群的差异时那么有说服力;第二,作为文化适应的两项重要指标——移民身份和居住时间——直接影响到亚裔美国人和拉美裔美国人的选民登记,但对其投票的影响甚微;第三,教育通常对参与投票有积极的影响,但是教育对亚裔美国人参与率的影响相对低于其他族群,尤其是白人;第四,制度障碍,尤其是对于选民登记的各种要求,不同比例地屏蔽了很多亚裔美国人,其次是拉美裔美国人,去参与最后的投票。本文的反事实分析(counterfactual analyses)表明,如果没有选民登记这项要求,亚裔美国人和白人在选民投票上将没有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