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27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8篇
丛书文集   40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102篇
社会学   2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全媒体这一全新媒介形态带来的诸多挑战和机遇,增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紧迫性,提升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效能,关键在于强化全媒体意识,树立全媒体宣传思想工作的新理念,打造新平台,构建新格局,完善新机制。  相似文献   
82.
重大活动     
4月10日下午,中央电视台2014巴西世界杯节目广告资源说明会在京举行。世界杯四年一次,中央电视台是中国大陆地区唯一的世界怀独家全媒体版权拥有者,  相似文献   
83.
随着科技和网络的发展,期刊的出版也逐渐由单一的发行纸质期刊发展出多样化的出版方式,这些新兴的出版方式给图书馆的期刊服务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本文通过期刊在全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和获取途径,分析了目前我院图书馆馆藏科期刊的利用率和利用方式,并根据期刊出版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对如何提高纸质期刊服务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4.
“在我们的产品里,最有特色的是掌上青岛微信公共账号,用户数量已经超过15万人,而且互动性非常强.3个月就实现了赢利。”说这话的时候,青岛报业传媒集团旗下掌上青岛全媒体集群、掌控传媒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杨家波脸上透着几分自豪。  相似文献   
85.
本文在介绍传媒行业的全媒体发展的趋势的基础上,分析在全媒体背景下年轻媒体人的设置责任的缺失,并对年轻媒体人的社会责任的重建提出几点建议,旨在为全媒体背景下建立年轻媒体人的社会责任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86.
全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过程中,受众从大众传媒时代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相对主动者,成为可以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进行新闻信息消费选择的用户,他们既是信源的提供者,又是初始新闻信息的发布者。  相似文献   
87.
如何及时、准确、有效地将廉政政策传播到位,既是廉政政策研究的薄弱环节,也是廉政政策执行不力的重要原因。我国既有廉政政策传播模式无论是在传播渠道、传播媒介、传播内容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缺陷。为了突破现有传播模式缺陷,提升廉政政策传播效果,必须因应新情况、新问题,大力推进廉政政策传播模式的创新:一是充分利用现代新媒体技术,导入全媒体联动传播模式;二是大胆进行传播内容创新,增强政策传播实际效果;三是构建政府、媒体、公众三方良性互动的政策传播新模式。  相似文献   
88.
以"新闻采访"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中文文献数据库,分离出"新闻采访"中文学术文献有效样本2471篇,基于学术文献统计模型,得到了"新闻采访"中文学术文献的年度发表规模分布、第一作者发表规模分布、机构贡献规模分布、出版源贡献规模分布、科学基金资助分布和研究方向分布等数据;基于科学研究社会价值评价模型解析上述6类数据,挖掘出中国在"新闻采访"学术研究在科学领域培育、科学共同体培育、科研体制培育和科研成果转化培育等方面的客观状况,通过5项结论归纳出中国"新闻采访"学术研究的整体态势。提出数字化全媒体新闻报业是新闻传播科学研究的优先方向,数字新闻采访理论、编辑出版和工程技术是数字化全媒体报业的主要研究角度,基于精益约束的敏捷采访模式是数字化全媒体新闻报业的学术前沿,数字化先进采访编辑出版技术是数字化全媒体新闻报业的关键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89.
当今社会正处于“全媒体”时代,传播内容的时新性、时效性,传播媒介的多样化以及传播效果的直接化使得“地球村”的概念得到进一步的印证和呈现。流行音乐,以一种大众文化的身份被广大受众普遍接受,从最初的萌芽、壮大再到逐步全球化的扩展,越来越多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也逐渐成为了大众生活的一部分。而在当今的全媒体时代中,新兴媒体的出现以及在此环境下形成的新的大众娱乐方式和“消费习惯”对流行音乐的传播无疑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影响着流行音乐的创作和其整个传播系统的升级与发展。  相似文献   
90.
《社科纵横》2017,(6):123-127
在当今网络信息碎片化的时代,智能移动终端设备普及的全媒体领域异军突起的微影视,凭借内容形式丰富、数量多、传播度高等特点满足了人们对于碎片化娱乐的需求,同时用户对移动端微视频的需求日益提升,加上大量影视专业团队和明星加盟使其在广告营销层面得以新的尝试,促使微影视行业进入互联网黄金发展期,并呈现出后现代艺术的美学特征。本文从美学的角度出发,结合黑格尔"艺术的终结"理论与阿瑟·丹托的"每个人都是艺术家"观点,分析在当今全媒体环境下热门的微型影视短片对传统美学的影响与挑战,在艺术与非艺术边缘消逝的当今互联网世界,微影视所代表的后现代主义在创作主体、内容文本、审美过程以及审美结果等方面均发生重大改变,结合以上内容探讨微影视艺术在后现代视域下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