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6篇
管理学   7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51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福柯是西方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他把社会权力运作和人的命运作为自己毕生研究的基础和核心。全景敞视主义虽然从微观上分析了人类社会中人的各种复杂的关系,但是无法像马克思一样真正为人们勾勒出社会发展的道路和方向,而人的自我救赎也无法指导人们实现真正的自由与解放。  相似文献   
32.
波斯特根据福柯的话语/权力概念和全景监狱理论,结合电脑数据库,认为媒介时代或后现代的统治模式是超级全景监狱.波斯特认为超级全景监狱不是对全景监狱的扩展,而是一种断裂,一种新型的统治模式,有着与全景监狱不同的特征.超级全景监狱或数据库对人的监视和规训是通过将个体的身份进行重构,瓦解公共与私人领域的区分,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实现的,其结果是强化了社会对人民的统治性.  相似文献   
33.
黄世杰 《学术论坛》2002,(6):106-111
传统的研究方法把巫蛊与意识形态联系起来 ,认为巫蛊仅仅是人们的主观臆想 ,客观上并不存在。因此 ,巫蛊研究成了学术研究的禁区。作者认为 ,应当把巫蛊视为一种文化事象 ,把它放在促成其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系统中 ,运用人类学的整体观、相对论和泛文化比较的理论方法对巫蛊进行考察和研究 ,这样才是科学的研究方法 ,才能有助于今人理解巫蛊这一特殊文化事象的实质  相似文献   
34.
魏晋文论是在汉代文论的断裂中产生的.魏晋文论家经过道家思想的洗礼,力图建构文论的宏大叙事.他们相信有一个无限的理想叙事主体、叙事模式和叙事内容.然而这形成了叙事的可能性与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他们通过赋予和剥夺两种方式在文论家与批评家、作家和描写对象之间进行了权力争夺.  相似文献   
35.
吴忠民教授主编的《中国改革进程中的重大社会矛盾问题》一书不久前已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作为一名社会学专业的学生,我有幸拜读了三遍,久置案头,不能释卷。该书直面现实,主题鲜明,线索清晰,逻辑架构合理,既仔细梳理了当今中国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社会矛盾问题及其特征,如社会风险问题、贫富差距问题、干群矛盾问题、劳资矛盾问题等十二个重大社会矛盾问题,又深入分析了这些重大社会矛盾问题形成的内在机理,还前瞻性地预估了它们可能造成的影响尤其是负面影响,进而在此基础上,建设性地提出了系列应对措施或建议。  相似文献   
36.
侗族款词是以民族古歌形式表达的乡规民约,是民间文艺和民间规约的复合体。它以“百科全书”的身份在广度上蕴涵了侗族的社会横向全景,并在深度上以“活化石”的姿态表征着侗族历史的纵向发生、承继与发扬。不仅如此,侗款呈现的文化底蕴、律法思想和表意机制,揭示了侗族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属性和共处原则,以此为基础生成的艺术精神和律法思想,及其两者悖论而统一的独特属性,又反过来支撑着民族的独特性与恒定性。因此,侗款在艺术与法律的领域,在处理人类自由与规约、情感与理性、人本与法本关系时凸显出和谐性、有效性与持续力,它以一种成功的文化精神模态昭示了人类社会、艺术创作发展的又一探索方向与行进模式。  相似文献   
37.
就当下老舍和曹禺研究现状而言,诚如国内较早主张中国当代作家进行比较研究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之一的李继凯教授所说,其“‘作家专题’性质的研究开展已相当深入,但从二者‘比较研究”方面却还是空白,只有片段或资料性的文字昭示着二者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38.
<黑龙江居民消费研究>(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3月出版,作者:鲁锐)一书通过对黑龙江省不同时期居民的消费与生活方式特征的描述,对黑龙江省居民消费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的基本走向做出了合理预测.全书以大量社会调查为基础,从理论、历史和现实出发以及黑龙江省地域居民消费的特征出发,力求对黑龙江居民的生活方式、转型取向、特点与过程做理论上的概括与总结,进一步通过对现代人生活方式基本模式的论证,展示黑龙江居民消费与生活方式的全景状态,并针对黑龙江居民消费和生活方式变迁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操作的对策与建议,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黑龙江省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实现和谐社会的良性循环.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社会全面转型的阶段,这项研究无疑可以扩展和深化地域消费文化与生活方式领域的研究.它不仅对文化社会学、地域社会学、城市社会学,而且对于哲学和社会科学各学科研究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书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39.
米歇尔·福柯与欧文·戈夫曼几乎生活于同一年代,他们的研究主题和思想观念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两人都探讨自我、权力和身体,剖析与解构西方的精神病学,反对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截然二分。福柯与戈夫曼分别论述了作为现代社会治理术的全景敞视主义与全控机构,这两者都是理想类型。他们的不同之处在于:福柯主要通过知识考古学、谱系学研究知识与权力之间的复杂关系,戈夫曼则通过情境互动论探讨互动秩序。福柯的知识考古学与戈夫曼的情境互动论之间可以形成一种互补关系,福柯善于宏观历史分析,但未给个体留下多少空间,而戈夫曼聚焦于作为能动者的个体,弥补了结构-历史性视角的缺憾。  相似文献   
40.
360全景技术具有制作简单,交互性好,强烈沉浸感等优势,将360全景技术应用在旅游业中,可以让游客足不出户了解景区。通过对赵王城遗址公园全景图展示漫游制作,阐述了全景拍摄与后期制作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