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6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2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58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3 毫秒
31.
互联网已成为目前紧密连接各种机构和个人的手段,其固有的一些特征在很大程度上要求有关互联网的立法强调内容上的共同性,强调促进互联网信息的无国界传递;因而,原来在非互联网领域所适用的公共政策这一国际私法原则在互联网领域的法律地位正面临着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32.
《江西社会科学》2014,(10):157-163
广州市内愈演愈烈的"恶意跳桥"行为对城市的交通秩序造成了巨大危害,不动用刑法已无法防止此类事件的一再发生。"恶意跳桥"这一非法维权行为必须纳入依法维权的法治轨道。"恶意跳桥"行为具有刑事可罚性,其侵犯的法益是社会公共利益,不仅直接造成巨大的救援开支,因拥堵而造成的间接损失更是难以计算。"恶意跳桥"行为属于我国刑法第293条规定的"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行为,对情节严重的"恶意跳桥"行为应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相似文献   
33.
每参加一次大型的活动,最令人汗颜者,莫过于曲终人散时,留下的是一堆堆垃圾,场地脏乱无比,一片狼藉。因此,很多大型的演唱会或晚会节目,即使主办单位派人送票而且还亲自打了电话极力热情相邀,我多是借故推说行程早已排定或家里有事而谢绝参加。到底中国人对于公共秩序的要求不如外国人,是一种国情不同所致,还是我们自己找借口呢?我的观察是,决心与持续地坚持不够所致.  相似文献   
34.
全球化背景下的公共秩序保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全球化的浪潮席卷了整个世界,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日益增多,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在这种全球化的浪潮下,国际私法也表现出了趋同化和统一化的趋势.而作为维护内国利益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在这一趋势中如果过多地适用会限制和阻碍国际民商事关系的发展,并且这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这就需要对公共秩序保留做一些必要的限制.  相似文献   
35.
遵守公共秩序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而公民维护公共秩序的法律地位长期以来在法律上未予明确,这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并不相符。在新时期,像劳动权、受教育权一样,维护公共秩序应当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相似文献   
36.
社会稳定:现状和形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肯定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基本保持了稳定,并分析了其原因;然后指出威胁到我国社会今后长期稳定的几个因素,特别是失业、腐败和贫富两极分化;最后,本文作者认为,要保证我国社会今后长期的稳定和秩序,关键是要建立和完善市场型公共秩序体系。  相似文献   
37.
陈潭  吕普生 《决策》2005,(3):46-48
公共政策变迂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政策利害相关人的妥协、宽容和理解,也需要公共管理机构及其人员对政策变迂时机、策略和行为的适度把握和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38.
公共秩序保留在国际私法中非常重要,它是排除和限制外国法律适用的一种制度,几乎每个国家的法律中都有所涉及,本文主要就此制度其中的部分问题及我国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发表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9.
对于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我国一贯持肯定的态度。我国的相关立法已较为完善,在司法实践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我国公共秩序保留制度与世界各国对此制度的规定存在着一定异同。我国新颁布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五条对该制度进一步完善。本文讨论了我国公共秩序保留制度与各国立法实践之异同,并对该条规定做出了评论,提出了我国对该制度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40.
论国际经济惯例的法律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经济惯例作为国际经济法渊源在产生方式、内容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具有独特之处、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共同要求,国际经济惯例成为国际经济法的重要渊源、但国际经济惯例和作为国际法渊源的国际习惯有本质的差别。国际经济惯例作为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准则取决于有关国家国内法的承认和当事人的自愿选择,在某些情况下也存在强制适用的情形。国际经济惯例的适用不宜动用公共秩序保留措施、为此,笔者建议相应修改我国《民法通则》等法律的有关条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