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097篇
  免费   3222篇
  国内免费   754篇
管理学   12703篇
劳动科学   672篇
民族学   6613篇
人才学   2743篇
人口学   861篇
丛书文集   37549篇
理论方法论   7046篇
综合类   73412篇
社会学   11041篇
统计学   1433篇
  2024年   574篇
  2023年   2330篇
  2022年   1227篇
  2021年   2116篇
  2020年   2487篇
  2019年   2594篇
  2018年   1173篇
  2017年   2304篇
  2016年   3017篇
  2015年   4765篇
  2014年   10132篇
  2013年   9411篇
  2012年   10524篇
  2011年   11491篇
  2010年   10889篇
  2009年   11027篇
  2008年   12708篇
  2007年   10122篇
  2006年   8531篇
  2005年   7710篇
  2004年   6765篇
  2003年   5934篇
  2002年   4798篇
  2001年   4144篇
  2000年   2861篇
  1999年   1517篇
  1998年   780篇
  1997年   695篇
  1996年   458篇
  1995年   311篇
  1994年   213篇
  1993年   130篇
  1992年   121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大数据时代,红色文化的传承面临着困境,主要表现为:红色文化传承主体的知识结构碎片化,难以对红色文化进行全面的认识;主体意识出现迷失,不能自觉地传承红色文化;红色文化自身缺乏真实的在场,影响力减弱。在大数据时代下对红色文化的传承问题进行反思,尝试从完善主体的知识结构、转变主体的思维方式、转变红色文化传承的言说着手,全面认识红色文化,自觉传承红色文化,还原并彰显红色文化的精神意境。  相似文献   
102.
103.
《江西社会科学》2018,(3):189-196
在西方公民身份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古希腊和罗马是公民身份的开端阶段,通过政治改革,平民在城邦中可以与贵族分享政治权力;在中世纪和现代早期社会,公民身份总体上处于衰落,但中世纪中后期兴起的城市市民身份为现代公民身份的复兴打下了基础;在现代立宪国家,公民身份通过宪法在国家中确立了它的主体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公民身份得到了普及,其内容也得到了充实。西方公民身份的历史发展体现了公民所具有的政治权利、自由、平等、公共事务与公共利益以及民事权利和社会权利的内涵。在我国,公民概念应当以政治权利内涵为中心,重视社会权利的内涵:政治权利需要在宪法法律的规范下通过温和的、循序渐进的、商谈的方式来进行;社会权利应当通过法律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并特别注意对弱势群体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4.
105.
106.
本文意在通过探究中韩两国春节的传统娱乐活动,从其形式及其意义两个方面来对比中韩两国在传统春节娱乐活动方面的异同点,让大家从另一方面更深入地了解中韩两国的文化内涵与节日习俗。  相似文献   
107.
108.
劳模是一种中国文化现象。劳模文化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奠定了思想根基,提供了精神力量。同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表征和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的时代表达,劳模文化亦具有重要的世界历史价值,为无产阶级获得劳动解放积累实践经验,表征社会主义劳动方式发展进入新阶段,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对世界发展道路的指引。在当前人类追求解放的步伐愈加稳健、劳动与劳动者地位日益彰显的时代背景下,深入阐释劳模文化的世界历史价值对于在全世界范围内弘扬劳动精神、推动无产阶级劳动解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9.
110.
单位管理生态是管理活动中各参与要素与管理环境的有机统一,领导风格作为单位管理生态的有机构成,与单位管理生态高度契合,并受着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领导风格要追求管理的"完美"状态,应关注文化环境特别是传统文化的基础性影响,以"人性为本"为起点,领导者与下属建立互应性关系,以便更好实现组织内部各要素关系的平衡.领导风格塑造应结合领导环境寻求"变"和有"度",不仅要重视下属的认可,而且要与组织、下属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