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40篇
  免费   750篇
  国内免费   92篇
管理学   772篇
劳动科学   17篇
民族学   325篇
人才学   178篇
人口学   18篇
丛书文集   3424篇
理论方法论   536篇
综合类   9250篇
社会学   699篇
统计学   163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213篇
  2022年   164篇
  2021年   414篇
  2020年   410篇
  2019年   241篇
  2018年   196篇
  2017年   230篇
  2016年   301篇
  2015年   399篇
  2014年   683篇
  2013年   912篇
  2012年   1428篇
  2011年   1001篇
  2010年   1039篇
  2009年   991篇
  2008年   1107篇
  2007年   884篇
  2006年   788篇
  2005年   696篇
  2004年   679篇
  2003年   570篇
  2002年   515篇
  2001年   434篇
  2000年   322篇
  1999年   190篇
  1998年   125篇
  1997年   112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审美理念系统,以其特有的知识形式反映着人类审美价值的阶位需求。文中论述了人类最有代表性的五种阶位需求,认为虽然它们都反映一定的审美本质,但从生命与价值超越角度考虑,它们的内在思想特色和精神追求,还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72.
《围城》比喻的审美文化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秀芝 《学术交流》2005,(6):147-149
钱钟书《围城》中的比喻艺术之所以精湛,不仅因其丰富多彩,更因其意蕴深邃。它蕴涵着汉民族丰富的审美文化意蕴:精警的隐喻结构与通脱的哲理内涵,虚实相涵的哲学理念与相反相成的辩证统一,具象的思维方式与“立象以尽意”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73.
儒家的审美目标以伦理为本位,追求审美的社会功利目的,而道家则强调自然之道,追求个体的精神自由。在审美的途径上,儒家重感性认知,强调“诗、书、礼、乐”等审美途径,而道家重心理过程,主张“道法自然”。对审美功能的认识方面,儒家认为审美是为实现伦理政治服务的,而道家则认为审美的功能在于创造性激发功能,即促使个体自行参悟自然之道。  相似文献   
74.
论当代大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制约其他素质提高的重要因素.着眼当前我国社会的发展,培养大学生的审美素质是将其培养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素质全面发展的、具备良好精神品格的人才的重要途径,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培养大学生的审美素质,既要通过学校教育、环境熏陶等外化方法,又要依靠大学生自身的学习与实践,内外因相互结合,才能切实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审美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75.
章旭清 《天府新论》2006,(5):147-150
19世纪后期20世纪上半叶的东、西方现代戏剧,都把目光不约而同地锁定在人类社会所普遍面临的现代性问题上。虽然同样是关注人类社会的现代性困惑,中、西方现代戏剧各自的“现代性”呈现出的却是不同的文化品格。中国现代戏剧履行着“启蒙救亡”的社会职责,而西方现代戏剧则实践  相似文献   
76.
77.
李昌森杂文、随笔集《图个好心情》,由世界文化艺术出版社于2004年5月出版。作者通过富于审美情趣的艺术处理,收到预期的效果。作者通过如下手段,使文章既犀利深刻,又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78.
杜夫海纳认为审美对象是纯粹知觉对象.从现象学的角度看,这是经现象学还原而达到的具有主客关系本源性的意识结构,本文称之为"纯粹知觉意向性".在现象学还原问题上,杜夫海纳受到了胡塞尔、海德格尔、梅洛-庞蒂的多重影响,而又有自己独到的发挥和创见,这主要表现为,他把还原看作是由纯粹知性意识(胡塞尔)、经知觉意识(梅洛-庞蒂)到纯粹知觉意识的回溯,即回到知觉主体与世界的根源处.这种回溯表现在意识活动方面,就是走向感性,并外化为对象,杜夫海纳称其为"异化";而表现在意向对象方面则是,在悬置外部世界的同时,审美对象从非现实转化为现实的"现象",即在呈现中被给予和被还原的感性的对象,杜夫海纳称其为"中立化".  相似文献   
79.
20世纪中国文学是伴随着20世纪中国社会的思想革命、政治革命、经济革命和文化革命,承接着具有两千多年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古典文学传统发展起来的。由于这些现代革命的不彻底性,中国文化和文学中的古典审美思想和美学诉求并没有得到根本改造,而作为新的审美诉求的现代性质素始终没有得到健康持续的培育,这使得20世纪中国文学呈现出较浓的载道性、外向功利性和正剧色彩三大古典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80.
科斯的方法特别强调相互性,从而导致我们从总体的角度看待法律问题.交易成本是法律经济学的关键词,交易成本主要来自于策略行为,所以现实中的科斯命题放在法律博弈论框架下会得到比较好的理解.纳什均衡的自我强制性为法律实施的有效性提供了基础,由此我们初步提出了法律实效主义大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