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58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92篇
社会学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历史上云南、蒙古、西藏等地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受佛教影响十分巨大,明代佛教具有由内地向边地转型的新趋势。明朝政府以佛教作为维护祖国统一、稳定边疆民族地区、促进民族交流的纽带,其中的历史经验,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试论清代两湖地区私家刻书的特点及其兴盛原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有清一代,私家刻书现象蜂起,以刻书为荣的官宦学者比比皆是.清代两湖地区私家刻书主要有以下基本特点:仿宋元影刻之风盛行;刊刻经史著作和名儒著述是两湖地区私家刻书的大宗;丛书辑刻此起彼伏;力刻乡贤著述,编纂、刊刻乡邦文献;延请精工良匠写刻雕版;以写刻为主流.清代两湖地区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清统治者振兴文教的政策和官员、士绅、文人学士的倡行,清代两湖地区学术繁荣,学术人才辈出和良好藏书风气的传承以及教育事业的兴盛和家学的发展,则是两湖地区私家刻书昌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梅村体”的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不同阶段的作品在题材内容、感情色彩、艺术风貌诸方面都呈现出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 ,除了源自诗人自觉的艺术追求 ,时代风去变幻的影响不能不说是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邢学敏 《齐鲁学刊》2006,(1):103-105
郑当时是西汉武帝时期的著名大臣,他历任右内史、詹事、大农令等职,在治理黄河、议开漕渠等方面颇有政绩。同时他还以爱贤、敬贤、荐贤的侠风闻名于世。他的显达为中古荥阳郑氏家族开辟了兴盛之路,从而成为家族的兴盛始祖。  相似文献   
15.
孔子是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中具有突出贡献和巨大影响的伟人。他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礼乐文明的重要依据,价值观念的是非标准,伦理道德的规范所依,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价值。任何民族都需要有民族精神,没有民族精神的民族,就会失去民族的自主性,失去民族独立生  相似文献   
16.
元代文学中关于元杂剧的教学 ,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一是客观认识杂剧繁荣的历史背景 ,二是了解杂剧的产生和演进过程 ,三是注意元杂剧兴盛的重要原因 ,四是全面把握杂剧的总体成就  相似文献   
17.
1 7世纪 ,中日两国分别实行了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 ,两国的官方贸易完全停滞 ,但民间贸易却兴盛不衰 ,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是锁国政策与中国区域社会利益的矛盾 ,中国东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对市场的需求以及日本江户幕府对中国商船去日贸易的鼓励等。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官场小说已经成为目前文学创作中的独特现象,它对急剧转型社会中政治领域的基本状况和政治伦理变迁作了生动真实的反映,并且对当代政治权力建构的正当性和权力基础的合法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给政治伦理的现代性重建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也以其独特的时代性和深刻性受到媒体和读者的青睐,但其反映社会生活的纵深度仍不够,不少作品失之简单化、表面化,作家创作观念滞后,艺术表现手法单一,人文主义匮乏,创作模式化。为此,本文结合转型期官场小说的特点,分析了当前官场小说的存在问题及其兴盛原因。  相似文献   
19.
清代吴地女学的兴盛与吴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对女性在封建宗法制度下的卑微地位抱以同情的态度,却忽略了她们牺牲奉献所产生的巨大社会价值。清代吴地女学的兴盛,培养了一大批多才多艺的知识女性,她们创造出了美仑美奂的艺术奇葩,构成了吴文化长廊中的独特风景。而她们在家庭教育中发挥的社会作用,更成为吴文化传承链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相似文献   
20.
<正>偶然在网上看到一段官员与几百名群众争论的视频。这段长达十分钟的视频可以压缩为两句话:"请大家选出来一部分代表,我们才好商量!""我们不要代表,我们每个人都是代表!"视频从头到尾基本上就是这两句话的循环往复。看完视频后,我对官员和群众谁对谁错并不感兴趣,我感兴趣的是: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分歧?为什么官员一方想要群众选代表,群众一方却坚决不选代表?静下来好好地思索了一番之后,我想,若我站在那里,面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