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58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92篇
社会学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女性主义把翻译当作一种政治手段,女性主义翻译改写非常兴盛.勒费威尔的翻译操纵理论认为翻译就是一种操纵,一种改写,它与女性主义翻译达成了契合.本文以勒费威尔的翻译操纵理论为理论基础,对女性主义翻译中改写现象盛行的原因进行研究,具体将从诗学形态和赞助人这两大因素对女性主义翻译改写盛行的原因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32.
徐敏 《金陵瞭望》2009,(13):34-35
推动文化产业兴盛.不仅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具有积极意义.更是加快“文化经济化”和“经济义化化”进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时代选择、近年来.鼓楼区通过整合辖区资源、创新发展机制.初步形成了产业集聚明显、产业特色彰显、产业总量持续增长的良性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33.
国家兴盛 ,人才为本。随着 2 1世纪的到来 ,人才建设更凸显其重要性。可以说 ,谁优先发展教育 ,谁掌握了人才优势 ,谁就能在世界上居于前列。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要“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高等学校的目标正是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各种高素质的专门人才。为了达到这个目标 ,高等学校不仅应当加强大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而且还必须高度重视他们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的培养。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 ,德育又是重中之重 ,因为思想品德对…  相似文献   
34.
胶州港兴起于北宋之前,在北宋中期,金、元初发展达到极盛。胶州港的兴盛是多种因素相互促进的结果,深厚的海洋传统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为港口兴起奠定了基础;宋元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航海技术提高,登莱的闭港以及“南粮北运”的实施等为胶州港的发展造就了极为有利的历史环境,港口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成为全国性大港。胶州港口经济的发展,同时带动胶州地区贸易经济的繁盛,加强地区人民对外友好交流。依靠港口经济,胶州逐渐成为宋元时期北方重要城镇。  相似文献   
35.
关于宋代相权的认识,盛行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宋朝是君权盛相权弱的时代,一是认为宋代相权没有受到削弱而是相权强盛的时期。实际上,相权被削弱和相权的兴盛都是宋代的政治现象,但是二者有很大的区别:宋代相权被削弱是局部的、暂时的,没有对相权造成全局性的影响;而相权的兴盛则是宋代政治生活的基本面,形成这种状态的原因在于宋代实行“君主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治国原则。  相似文献   
36.
关于宋代相权的认识,盛行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宋朝是君权盛相权弱的时代,一是认为宋代相权没有受到削弱而是相权强盛的时期。实际上,相权被削弱和相权的兴盛都是宋代的政治现象,但是二者有很大的区别:宋代相权被削弱是局部的、暂时的,没有对相权造成全局性的影响;而相权的兴盛则是宋代政治生活的基本面,形成这种状态的原因在于宋代实行的是“君主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治国原则。  相似文献   
37.
宋初在权力结构的调整中对相权进行了分割,但考察宋代实际的权力运作,宋代的相权自始至终处于兴盛状态,对相权所采取的几项措施都没有对相权产生实质性的削弱作用。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宋代所奉行的基本国策是“以儒治国”,是君主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同时,相权兴盛也是巩固政权的政治需要,亦是当时频繁的军事活动所需。  相似文献   
38.
数十年来,关于唐人传奇繁荣的外部原因,学术界做了广泛探讨,既有共识,也有争议。就共识而言,都承认宗教的巨大影响力,但佛道二家,哪一家的影响力更大,则说法不一。而关于古文运动、进士科举和民间通俗文学是否直接促进了唐人传奇的兴盛,海内外学者之间也分歧甚大。本文就其中的三个争议作了集中讨论,同时也有针对性地指出:外部影响是可以研究的,但不能因此忽略从"小说本身、小说传统"寻找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39.
西夏是以党项族为主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从1038年元吴正式建国称帝起,到1227年被蒙元所灭历十帝,国祚190年。党项为巩固地盘,扩大势力,自继迁、德明时起就谋划攻占河西,到元吴正式立国时,己拥有夏、银、绥、宥、静、灵、盐、会、胜、甘、凉、瓜、沙、肃、洪、定、威、龙等州。为了经营该地区,确保其安全,西夏设立了监军司,还采取了一些发展经济的措施,使得该地区的农牧业、  相似文献   
40.
两汉三家<诗>中,"齐诗"学派因善于称言阴阳五行说而独具特色,并在西汉中后期臻于鼎盛.东汉盛行图谶符命之学,而图谶符命之学与阴阳五行说堪称一途,"齐诗"却在此时突然衰落.文章认为,"齐诗"由盛转衰的关结点在于王莽篡汉.王莽秉政乃至篡汉以后,三家<诗>明显分为两大阵营,鲁、韩<诗>学者皆拒绝为新莽奔走,而"齐诗"学者则几乎全部为王氏集团奔走.不同的政治选择影响了东汉朝廷对待三家<诗>的态度和士子的选择,"齐诗"突然衰落和最早亡佚的命运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