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1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2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39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6 毫秒
71.
翻译中译文与原文本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我国翻译界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译者感到棘手的问题。本文通过文学翻译探讨了"隐含读者"中读者与原文本之间的关系和译者对原文本的"具体化"。阅读是翻译的前奏,根据"隐含读者"中强调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作者阐明了一点,即在文学翻译中,译者可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原文可进行再创造,但所译之文又必须基于原文;文中还粗略分析和归纳了译者对原文本"具体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72.
在我国,法律与宪法规范表述趋同化现象比较普遍,这与沿用多年的“宜粗不宜细”的立法技术不无关系.其结果,将会模糊宪法与法律之间的功能界限,不利于宪法实施;构成立法不作为,虚置了宪法委托,不利于权利保障,影响公权力运行.增强立法的具体化功能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不二之选,而我国台湾地区的经验值得借鉴.当下我国立法具体化限度的保持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首先,在立法过程中强化法律保留原则对立法权的控制以限制不必要的立法授权;其次,构建法的明确性原则的层级体系,优化法律规范的表述;再次,在法律施行过程中加强立法评估并及时进行监督.  相似文献   
73.
随着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理想教育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要守住思想宣传这块阵地,防止青少年成为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就必须实现理想教育的科学化和具体化,这包括,一方面要用科学的说服教育的方法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授给受教育者;另一方面又要采用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的方针,引导受教育者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在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内化为自己的理想,并用它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相似文献   
74.
周晓华  张万烈 《天府新论》2004,(Z2):249-250
"言不尽意"是中国哲学和美学的一个重要命题,他最早出现于《易传》.魏晋时,士人对"言意之辩"的层层探讨,最终使"言不尽意"成了一种语言艺术的追求,更是文论语言所达盼到的一个境界.无独有偶,在一千多年后的20世纪30年代,西方的现象学文论家建立文学本体论学说,其学说对文论语言也进行了充分的探讨,通过对比和分析,不难发现,尽管由于中西文化有着根深蒂固的差别,但文论语言发展至今,中西方已在"言不尽意"上达成一定的共识,产生了一种不谋而合的默契.  相似文献   
75.
语篇教学以词和句的理解、词与词之间的组合关系、句与句之间的衔接和连贯方式等为主要内容,体现了语篇教学以语言为中心的传统模式,但是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篇教学应在语言教学的基础上上升到言外因素,即从言外因素把握语篇中的具体化语义。分析人物性格、定位情感倾向、辨认言语风格、挖掘文化底蕴和激活认知图式等语义具体化的言外策略,有助于把握篇章的整体语义,正确理解言语具体化语义。  相似文献   
76.
77.
78.
强调干部"德的考核具体化",是新形势下提高选人用人准确性和公信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必然要求。针对当前干部"德的考核具体化"存在的考核内容难以细化、考核方法难以规范、考核结果难以掌握、考核评语难以做到客观公正等矛盾和问题,各级组织部门在干部"德的考核"中,既要突出针对性和差异性,进一步细化考核内容和标准,也要突出开放性和深入性,进一步优化考核方法和手段;既要突出纪实性和责任性,使考核过程更加公开公正,也要突出实效性和导向性,将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等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9.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理论源泉、实践动力和思想路径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探讨并得出以下结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关于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具体化的思想原则和要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理论源流;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客观需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得以孕育、萌发、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动力;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科学马克思主义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以形成和发展的思想路径。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