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9篇
丛书文集   66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221篇
社会学   2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11.
<正>这是温州人逢吉庆休闲活动最爱讲的一句口头禅,按字面来理解,即所反映的是旧社会温州人过文化生活的心理特征,即喜欢的是好吃、好玩、好看,引申为"正月初一的嬉,除夕分岁的吃,农闲四月的看"三个典故。每当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温州人说什么  相似文献   
12.
圣经是一部伟大的著作,其作用是多方面的。光是从语言文学角度来看,圣经对人类语言及文学典故方面的贡献也是其他任何一部著作所无法比拟的。从其中的一个侧面——圣经中的女性反面人物来探讨这个问题,即可略见一斑。显然,这些反面人物,不论是臭名昭著的大人物,还是无名无姓的小人物,抑或是具有特殊性的复杂人物,都能产生出流传千古的文学典故。  相似文献   
13.
典故,是指诗文中作者引用的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的方法。在古典诗歌中,典故的运用非常普遍,它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我们在阅读诗歌时只有理解用典后所表达出的新的含义,体会其表达作用,才能全面、准确地鉴赏作品。  相似文献   
14.
成语典故文化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化现象之一,它以简洁的词语反映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语典故是深受人们喜爱的生动凝练的语言形式,他们之所以在汉语中久经不衰,是因为其特有的语言效果。燕赵成语典故是指与燕赵地域、燕赵人物、燕赵事件相联系的成语典故,它以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独有的特点成为中华民族成语典故文化中的奇葩。作为一种独特地域文化,通过研究燕赵成语典故可以比较集中的体现出燕赵精神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尤多拉·威尔蒂在自己的作品中娴熟地运用传说、历史、神话故事、民间故事、民谣以及诗歌;本文对尤多拉·威尔蒂文学创作中的典故运用进行了整体性的评述,接着深入分析了典故在威尔蒂的小说《强盗新郎》中的广泛运用,揭示了文学渊源与威尔蒂的新文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樊泽民 《山西老年》2009,(12):46-47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这种词组或短句就是一种生动的语言艺术。我在查找成语典故时,见成语词条中引用毛泽东之言作成语例名的不少,为了探个究竟,将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4年出版发行的《成语大  相似文献   
17.
艾略特在诗歌中通过运用异国语、构建独特的意象、引用典故等陌生化手法,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独特感受,并激发读者思考,让读者更充分地理解诗人写作的真正意图,感受诗歌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8.
界定典故多歧义《辞海》定义应遵循--论典故的定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什么叫典故?一方面,尽管<辞海>对其早有界定,然人们对其定义自有看法,致使典故的定义多达10余种,这些"自有看法"的定义,提出了不少的问题,给人们研究典故开拓了视野、开启了思路,无疑于典故的深入研究大有裨益;另一方面,<辞海>中的"典故"条作为一个条目的定义,它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它仍然是一个不失为稳妥的定义,是我们辨别典故、界定典故、运用典故时可以大胆遵循的.  相似文献   
19.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成功的翻译能将原语文化汇精传神地介绍到译文中.通过赏析林语堂先生所译<浮生六记>中的一些典故,肯定了林语堂先生不拘一格运用的多种翻译手法使译文达到了"传神"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论黄庭坚诗歌的用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庭坚既守儒家的道德准则,保持倔强兀傲的个性精神,又具备老庄哲学的旷达、逍遥,还接受了佛教禅宗的深刻影响。在诗歌用典的艺术层面上,他得益于杜甫诗歌的锤炼、韩愈诗歌的奇崛创意,尤其从佛家的诗多机锋中涉取养料,形成丰富的用典技巧。但是,究其本质而言,黄诗的用典代表了宋诗“以才学为诗”的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