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291篇
  免费   1423篇
  国内免费   298篇
管理学   14541篇
劳动科学   2015篇
民族学   843篇
人才学   2375篇
人口学   721篇
丛书文集   16954篇
教育普及   2篇
理论方法论   4032篇
综合类   30088篇
社会学   5463篇
统计学   2978篇
  2024年   230篇
  2023年   713篇
  2022年   504篇
  2021年   1073篇
  2020年   1056篇
  2019年   1115篇
  2018年   479篇
  2017年   1048篇
  2016年   1492篇
  2015年   2242篇
  2014年   5651篇
  2013年   4532篇
  2012年   4761篇
  2011年   5447篇
  2010年   5135篇
  2009年   5667篇
  2008年   6196篇
  2007年   4590篇
  2006年   4044篇
  2005年   4315篇
  2004年   4193篇
  2003年   4064篇
  2002年   3252篇
  2001年   2774篇
  2000年   2353篇
  1999年   1032篇
  1998年   643篇
  1997年   349篇
  1996年   315篇
  1995年   233篇
  1994年   181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9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1篇
  1935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61.
保甲制度是清王朝维护广大乡村社会秩序的一项基本制度,是州县政府职能在州县以下广大乡村地区的延伸和补充。但是清朝并没有制定一部关于保甲制度的专门性法规,相关的规定散见于谕旨、大清律例、大清会典及事例、则例、省例等不同等级效力的法律渊源之中。这些规定在清朝历代皇帝的高度重视下,通过不断修订补充并督促官员实力奉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适应不断变化的基层社会现实,形成了一个遍布各地的治安网络,对清代延续二百六十余年的全国统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2.
中国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才是对的,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应当搁置在走上不同发展道路却在历史上属于同一类型国家的"互镜"比较才是科学的。中华民族之所以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在于,它能以和谐方式实现现代化、能够实现制度安排理性、能及时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中华民族的迅速崛起,这既是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主要原因,也是中华民族道路自信根本之所在。  相似文献   
63.
经济     
《新天地》2015,(2):8
总理李克强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全会发表特别致辞并回答提问。他称,中国不因经济下行压力搞"大水漫灌"。地方性债务70%,主要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金融体制改革也正在推进,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近期一些地方出现卖奶难、倒奶杀牛等情况。商务部表示,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信心不足导致"卖奶难"。  相似文献   
64.
文章以一个边疆地区少数民族村寨作为田野观察对象,发现当地妇女的社会性别表达具有明显的当地特点,宗教信仰、生计模式、传统文化、人生仪礼等形塑和建构了本地性别规范。近年来市场经济以及人们对现代性的想像,可能会超越传统的宗教、习俗、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有可能重新建构人们的日常生活与仪礼规范。这种变化不只表明社会性别深深地嵌在当地独特的文化与制度之中,也会随着制度与文化的变迁而不断得到调整和重构。  相似文献   
65.
将地方政府债务纳入公共预算,通过预算硬约束规范地方政府发债、用债和还债行为,已取得理论上的共识。《预算法》规范地方债的重心应是地方政府债务收支行为,重新认识预算平衡,赋予省级以下地方政府举债的适当空间,将地方债收入和支出纳入现有预算体系,建立以偿债资金来源收入和偿债支出为内容的地方债复式预算,并将地方债收支纳入预算草案中予以编制。地方债预算议案应经过本级人大和中央的双重审批,通过审批的地方债预算法案即成为地方政府发债、用债和还债的具体授权规范,以地方债预算法案的法律效力和法律责任制度抑制地方发债冲动并对地方债收支行为予以监督。如此方使地方政府发债有序,实现地方债预算的全面、规范、公开和透明。  相似文献   
66.
新时代背景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人文教育日益成为我国教育发展中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但是目前国内高职学校对人文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在授课过程中依然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讲解,注重专业技能和能力的培养。本文将对高职学校旅游教学中人文教育的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针对现如今高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67.
邢贺超 《理论界》2015,(2):24-29
追求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社会的许多问题都根源于资源分配的不公正,罗尔斯提出的以"两个原则"为核心的正义理论,很好地回答了社会基本物品的公正分配问题,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公平正义的社会是历代中国人的梦想,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观念自身的局限、缺少制度安排等原因,一直未能付诸实践。当前,通过完善和保障制度正义、利用公共政策着力解决现实中的不公正问题,几千年来的公平正义中国梦具备了实现的基础。然而,唯有通过持续、深入的改革,才能逐步解决当前社会的不公正问题,从根本上推动公平正义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68.
69.
70.
宋代是官员回避制度的成熟时期。宋代回避制度对官员有着严格的限制,从官员科举入仕到任职期间的人事调动和任免等都给予了明确规定,其具体内容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科举回避。宋仁宗时期,科举回避制度得到发展;南宋时期,明确规定参加科举考试之人要回避在当地为官的亲属等人,而且对各地的解额也做出了严格规定,完善了回避制度;宋孝宗时正式将科举回避的规定写入省试条法之内。二是籍贯回避。宋太宗时期,下诏登记官员户籍,开始实行籍贯回避制度;宋真宗时期,针对特殊的地域状况,放松了对官员任官籍贯的限制;宋神宗时期,规定不得任用本地人为官,以免出现割据作乱的情况;南宋时期,为解决大批南迁官员的人事任用问题,重申籍贯回避制度。三是亲属回避。宋真宗时期,规定经略安抚司和监司等官,在同一个地方任官者须避亲。宋朝荐举人才时,也须回避亲属。四是同年回避。宋朝建立之初,司法案件的检查、勘验者与审判者,如果是科举同年的关系,需要回避。宋真宗时期,朝廷又规定:司法官员只须回避同年同科者,同年不同科者不在回避的范围之内;随后,又取消了既是同年又是同科及第官员互相回避的规定。五是司法回避。宋神宗时期,回避制度的范围有所扩大,实行了司法回避,南宋时期司法回避得到了严格的执行。六是同僚不和回避。宋神宗时期,同僚不和也在回避的范围之内。宋朝官员回避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方势力的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对澄清吏治和减少腐败也起到一定作用,但由于受到皇权和权臣的影响,其执行难以尽善尽美,也没有改变宋代吏治腐败混乱的局面。宋代官员回避制度对今天的人事任职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要以史为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发挥回避制度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