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7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8篇
管理学   280篇
劳动科学   10篇
民族学   42篇
人才学   60篇
人口学   11篇
丛书文集   1009篇
理论方法论   149篇
综合类   1586篇
社会学   143篇
统计学   45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92篇
  2013年   203篇
  2012年   189篇
  2011年   216篇
  2010年   185篇
  2009年   217篇
  2008年   310篇
  2007年   239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175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41.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地市级党报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对此,在分析国内外传媒业激烈竞争形势的基础上,揭示了新形势为地市级党报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并根据地市级党报的特有优势提出了走差别化竞争路子,以张扬个性来拓展生存空间和采取增加信息量、增强可读性、提高服务性、加强深度报道、搞好舆论监督等措施来提高引力与张力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2.
徐志摩的情诗是他爱情生活的留痕,《我等候你》是他对陆小曼痴情的见证。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徐志摩的爱情观、生活观,即追求爱、自由与美;也体现了他的艺术观,即诗歌的目的不是表现政治理想,而是抒发内心情感。这首诗按情感的自然流动分行,不讲究压韵和格式的整齐,具有浓厚的散文风格,同时兼具绘画美与音乐美,被认为是他最好的一首抒情诗之一。  相似文献   
43.
社会公正是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根本问题。追求社会公正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首要价值,是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社会公正体现了我国政府“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44.
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引起我国学者重视和关注,场域概念的广泛使用并非是学者们故弄玄虚,而是具有逻辑发展的内在合理性.互联网络的普及和虚拟社会场域的形成,人的发展的社会场域处在现实场域和虚拟场域两种交融之中.人的发展场域的交融必然要求人们适应不同场域的"游戏规则"和"专门的利益",也必然会导致人的发展面临多重矛盾.  相似文献   
45.
黑格尔的思辨逻辑学是他的思辨哲学体系的主体。黑格尔根据历史与逻辑同一的原则 ,运用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方法 ,按其正———反———合三段式的架构模式和运动节奏 ,构建了他思辨逻辑学的内在逻辑 ,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为我们锻炼和发展理论思维能力提供了一个值得解读的“文本”。  相似文献   
46.
文章从力度感角度论述了音乐表达中应关注的基本问题,结合二胡教学及演奏实践,从特殊到一般,阐述了力度之于音乐表达的意义,提出了在音乐表达中体现力度美学蕴意的途径。  相似文献   
47.
文章着重分析了《一块牛排》在四个层次上展现出来的文本张力 :白描和阐述之间的静态描写、对话和行动之间的动态描写、情节冲突的张力和象征等。张力性的人物塑造体现出了主人公广阔的精神宽度和丰富的精神内涵 ,颂扬了失意英雄汤姆·金在绝境中的求生意志和生命的弹性。  相似文献   
48.
现代内部审计是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迫于企业生存的内在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经济体制改革为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但是我国的内部审计脱胎于新旧经济体制交替之际,受历史条件的限制,一开始就"先天不足",此外,内部审计在理论上也曾存有一些误区,所以积极开展效益审计是促进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49.
50.
维特根斯坦“关系”思想的理论贡献在于,首先他澄清了“概念”与“对象”的区别,结束了“关系之争”中各方关于内、外在性问题的“拉锯战”。其次,在后期的“语言游戏说”中,他对内在关系的讨论又跳出了前期符合论的框架,将内、外在关系统一到生活实践中。维特根斯坦从语言切入,把“内在关系”解释为一种语法关系,其独特内涵在于,内在关系无中介,它产生于实践,并且无个体与共同体之分。可以看到,维特根斯坦“关系”思想的基础就是“语言”和“实践”,揭示出这一点有助于从深层解读维特根斯坦的思想。维特根斯坦从认识论层面展开的“关系”思想与罗素从本体论层面对“关系”的探讨形成互补,在追溯关系哲学的形成与发展时,维特根斯坦的思想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