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9篇
人才学   8篇
丛书文集   100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325篇
社会学   27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库切对历史问题的思考立足于对当下南非和整个人类历史境遇的忧虑,以颠覆大历史的权威及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基础为主要指向.他一方面揭示了历史的虚构性、意识形态书写和不可再现性特征,另一方面,他的历史观中呈现出某种历史循环论的色彩,在对文明与野蛮的暴力循环的审视之中,表达出一种对新的历史伦理的呼唤.  相似文献   
22.
迷狂是人类学、民俗学在仪式的田野调查中普遍遇到的现象,为某些民俗仪式所特有。从人类学学科史的角度看,它曾为弗雷泽、莫斯、格尔茨、福柯等著名人类学家所关注。  相似文献   
23.
话语再现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话语现象,新闻报道的公信力、学术语篇中引用的可靠性无不有赖于对话语的真实再现.语料库方法是揭示语言实际使用规律的强劲工具,两者的结合无疑为话语再现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文章考察了再现话语的不同语言手段,包括前语料库时代的体系及语料库实证支持的体系,审视了话语再现的不同方式如何影响再现话语与原话语及当前话语的关系,并提出这项研究对语篇理解及语言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24.
英语俚语难以辨认和理解,因而在翻译中其意义和风格难以得以充分传达。为了保证其意义和风格在译文中充分再现,译者必须准确理解原文,再现原文特色以及说话者的个性  相似文献   
25.
个体认知过程的自组织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系统自组织的原理,人类个体对一个陈述性知识点的一个完整的认知过程,应该分为形成认知意向、进行选择性感知、对感知的信息进行理解、分析确认新老知识的联系、将新知识在事例中具体再现等五个认知阶段;其中,理解阶段的功能是把所获信息组织成一个新的认识.分析确认阶段的功能是使新认识与个体原有的知识建立抽象的联系,具体再现阶段的功能是使新老知识间的联系具体化;新的陈述性知识经过这样的认知过程,就可以被长期记忆。  相似文献   
26.
我国书画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承载了博大、坚韧的民族精神,是中国历代文人墨客对自然、社会的认知。也是对当时政治、经济、哲学、宗教等各方面的认识,这些优秀的书画艺术品真实再现了我国古代的发展历程。在五千年历史文化影响下形成的中国书画艺术,是当前中国艺术品收藏市场的重要部分。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的书画真迹一直是王侯将相和商贾贵胄的追求。  相似文献   
27.
从透视看中西传统绘画审美观念的不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西方传统绘画有着不同的透视方法,中国画在其漫长的文化历史演变中形成了“散点透视”的审美观照方式,西方绘画通过自身的文化演变形成了“焦点透视”的观照方式。两种不同的透视观念来自于中西两民族不同的文化形态及审美意识。中国传统绘画的主流是文人画,而文人画注重表现及创作主体情感的抒发,注重“自娱”,强调感性。西方绘画由于偏重于写实主义及对科学的崇尚,所以表达方式倾向于理性化。中西传统绘画的作用也不尽相同,中国传统绘画是一种表现性绘画,而西方绘画是一种再现性方式。不同的透视观实际上反映出中西方审美心理结构的差异。  相似文献   
28.
近年来,新闻纪实类节目充斥荧屏,以"说故事,讲传奇"为主的电视栏目收视率节节攀升,逐渐成为各省级卫视自办栏目中的主打品牌.  相似文献   
29.
《金瓶梅词话》的素材来源,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多源现象。除了从《水浒传》借用人物和情节框架之外,小说中还存在改编自他书或有所依傍的情况。第五十七回属于后一种,此回开头有关“万回老祖”的叙述,并非《金瓶梅》作者的凭空虚构,而是源自深厚的民间信仰。“万回老祖”本来是偏离小说主题的“节外生枝”,小说家却十分巧妙地将其同永福寺相关联,并由此建立起以“佛道”为核心的叙事框架。  相似文献   
30.
深度翻译是译者再阐释的理论,强调尊重他族文化,在译作中再现文化异质性.陌生化作为一种文学创造手段主张打破读者习惯化、自动化的感受方式,背离日常语言和前在文本经验,使读者获得审美快感.陌生化使翻译过程中的求新求异的异质化倾向上升为一种审美再现.因此本文试图从深度翻译所倡导的彰显文化异质性本质入手,深入阐释翻译过程中所追寻的陌生化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