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3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1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41.
以2008-2013年沪深两市自愿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引入CEO权力等情境因素,研究了社会责任信息自愿披露对会计盈余质量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在控制样本自选择问题后,社会责任信息自愿披露具有显著的盈余质量提升效应;进一步考虑CEO权力对企业自愿披露决策的影响后发现,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自愿披露的盈余质量效应受到CEO权力大小的制约,当CEO权力较大时,自愿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与会计盈余质量的正相关关系不再显著.研究结论表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自愿披露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企业的信息环境,提升了会计盈余质量,但社会责任信息自愿披露的盈余质量效应呈现出异质性和情境依赖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42.
通过合理选择样本区间和引入强化因素对中国证券市场的时机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各项法规政策及监管松紧的改变对企业融资结构产生显著的影响,采用股改基本完成以后的样本区间更能反映市场的真实情况。在对投资者需求、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股本结构等大量变量进行检验后,发现上市公司的市场时机效应当现金充裕时显著加强,并且在考虑了其他控制变量和相关法规约束后,该结果仍具有稳健性。  相似文献   
43.
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研究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SEO)时是否更换承销商的决策问题以及承销商变更对上市公司资本市场表现的影响.理论模型表明,当承销商和发行公司之间存在较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即在首次公开发行(IPO)时,不同资产质量的公司都能获得高声誉承销商承销;而当发行公司和承销商对彼此状况了解更为深入,即SEO时,高声誉承销商能识别不同公司的资产质量,出于对自身声誉的维护,不再承销低资产质量的公司,此时低资产质量的公司只能选择低声誉的承销商.实证结果与理论模型相符合,实证发现:相对于质量好的公司,质量差的公司在SEO时被迫更换承销商的概率更高.更换组公司与未更换组公司在IPO时雇佣的承销商声誉没有显著差别,而更换组公司在SEO时雇佣的承销商声誉明显较差.进一步探究承销商变更对公司市场表现的影响时,发现相较于更换了IPO承销商的公司,未更换承销商的公司在SEO时能够获取更低的折扣率和更高的长期股票回报率,这一结果在多种测试下都是稳健的.  相似文献   
44.
通过考察第四季度引起的盈余相关指标分布变化,本文比较分析了上市公司针对退市监管和再融资监管采取的盈余管理行为.实证结果表明,相对于基于"相对指标"的再融资监管,上市公司规避基于"绝时指标"退市监管更容易提前操作;相对于"收益性"的再融资监管,上市公司规避"损失性"退市监管的动机更强.本文发现,不论针对哪一种市场监管,前三个季度的盈余相关指标比较接近监管阈值的公司实施了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45.
虽然去年京东增长数据亮丽,但都未能治愈和其它许多电商一样的硬伤——盈利。而为了让企业继续维持高增长,活得好看些,许多电商一是要走“融资—扩张—再融资—再扩张”之模式,让现金流足够充沛。  相似文献   
46.
本文利用2000年我国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对上市公司再融资选择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盈利能力、股利政策、成长性、公司是否同时发行境内外资股、境外外资股、以前年度配股次数、资产负债率、上市年限等因素与上市公司配股决策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7.
国内的上市公司在1990年代末期开始重视对证券市场再融资功能的利用,但由于种种原因,公司的再融资行为一度陷入无序状态,业绩作假、资金使用低效率的现象频繁出现.构建一个说明性的博弈模型,按照从群体现象到微观个体行为的顺序逐次推导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与市场反应的机理.最后指出应重视培养企业自生融资能力,通过关于风险态度的推导得到了关于证券市场再融资制度建设的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48.
我国上市公司非理性增发新股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上市公司偏于以增发新股实现再融资,但同时却出现了一些上市公司非理性增发新殷的现象,给我国股市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本文拟通过对政策和制度因素、上市公司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及股票市场等几个方面的分析,探讨我国上市公司非理性增发新股的主要动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49.
可转债市场在经历了股权分置改革带来的转股冲击之后,将再度迎来扩容高潮。特别是随着06年5月份《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的颁布,毫无疑问,可转换债券必将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投融资工具,但从实践来看,上市公司利用可转换债券融资的现状并不容乐观,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因此,从上市公司融资的角度通过对可转换债券在发展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的研究,提出完善可转换债券融资方式的一些建议与对策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50.
王萱 《经营管理者》2014,(17):16-17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经济产业的转型与升级日趋风靡,这为我国创业板公司的上市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我国创业板公司的上市,一方面促进了民间资本的利用,另一方面又促进了我国科技的发展。然而,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发展现状存在着明显的弊端,严重影响着它的发展前景。分析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弊端,针对其弊端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