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1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00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286篇
理论方法论   44篇
综合类   729篇
社会学   32篇
统计学   2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51.
952.
953.
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是未来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有力抓手。为了探寻农地流转、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加快乡村振兴进程,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利用2000—2017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分全国和东中西部地区构建了PVAR模型。通过对模型的估计、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发现,全国和东部地区,农地流转和城镇化之间呈正向相互促进的关系,同时都能促进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反过来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也能促进农地流转,但却不利于城镇化发展。中部地区,从长期看农地流转可以促进城镇化发展,但却不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城镇化发展对农地流转影响不明显,但能够显著抑制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尽管长期看来在促进农地流转上效果不是很明显,却有利于城镇化发展。西部地区,农地流转对城镇化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不是很明显,城镇化对农地流转的影响也不是很显著,但从长期来看,城镇化有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对农地流转和城镇化的影响也太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易于操作的对策建议以实现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加快乡村振兴进程,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经济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954.
955.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加快,农地流转日益成为能否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尽管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但政策的导向并没有引发土地大规模的流转。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柴河镇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进行调查可知流转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流转面积小、期限短、形式不够多样、合同不够规范和缺乏中介组织。从土地供求角度进一步分析可知。农业比较利益低、非农就业不稳定、土地社会保障功能的强化、土地流转市场的不健全是制约我国农地流转的瓶颈所在。  相似文献   
956.
完善现行立法破解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法律视角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困境成因及对策进行探讨,认为应降低农村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拓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融资渠道;借鉴美国新一代合作社经验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融资能力;立法应允许以家庭承包的农地抵押,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抵押担保财产范围。  相似文献   
957.
农地是我国农民集体所有并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农地征收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长期困扰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现在我国还没有单独的农地征收法律法规,现行农地制度安排导致农民土地权益受损,农地征收补偿制度悖离于失地农民权益保障,我国农地征收制度亟需变革。  相似文献   
958.
我国农地改革循的是一条自上而下的路径,但其成功终究离不开农民的支持,农地法制建设也不例外。农地习惯法自生自发于农村,与国家制定法相比,有较强的自然性、地域性和属人性。国家法在农村调整的范围和功能是有限的,不可能对农地关系的方方面面都作出具体详尽的规定。农地习惯法弥补了国家制定法的不足,有助于维护乡村秩序,其现实合理性不容忽视。农地习惯法对农地法制建设具有内容上的重要基础、实施过程中的补充修正、程序上的重要参照三大意义。因此在农地改革进程中,应重视农地习惯法的价值,实现农地习惯法与国家法的互动与融合。  相似文献   
959.
结合对宿州市及附近市县的调查,归纳了地方政府及集体经济组织侵犯农户农地权益的具体类型,并指出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农户的弱势地位及自治权力的异化;以此为基础,从民主宪政的角度,提出界定政府在土地出让市场上的职能,强化公正补偿、保障农户的结社权及民主决策程序等方面的措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60.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实现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进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乡村组织处于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第一线,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农村土地流转之后对乡村组织职能又有了新的要求,乡村组织必须要转变职能以适应农村土地流转后带来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