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18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159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300篇
社会学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1.
62.
郭店简《老子》“”仍应释读为“惊”,它本作“惊”并非误读。“宠辱”不是并列关系,不是动宾结构,不是偏义复词,不是特有概念。“宠辱”实意为宠即辱,“宠为下也”进一步说明得宠乃卑辱之事。正如“大患”是对“贵”的价值判断,“辱”“下”都是对“宠”的价值判断(“下”即“辱”),故章首两命题宜断句为“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郭店楚简本将“人”字断在本章章首乃误点句读。老子在此是做价值重估,从而颠覆以“宠”“贵”为上的世俗价值观。  相似文献   
63.
以往的古今字研究往往对部分古今字的性质判定存在问题,对古今字的历时发展情况缺乏细致的描写。简帛文献对于古今字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具体表现在为判定字与字是否构成古今字关系、今字的形成时间、古今字的更替过程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4.
1975年陕西扶风庄白村西周墓出土,通高27.5厘米,口宽26厘米,口长17厘米。器为圆角长方形,立耳,四柱足,平盖。鼎口小底大,垂腹瓶底。盖两端各有一长方形孔,  相似文献   
65.
1975年宝鸡竹园沟[弓鱼]国墓地十三号墓出土。有提梁,带盖,卣身直口,深腹,直简状,胎质厚重。提梁面有宽凹槽,凹槽中部内侧有凸棱三道。提梁两端有高浮雕兽头,兽头两角卷曲高耸,圆凸目有瞳孔,两尖耳横立。  相似文献   
66.
对安大简《诗经》中11处异文集中考辨,可以认为:简本《卷耳》“無”读“憮”,训哀;《汉广》“楚”训丛木;《江有汜》“”读“噭”或“叫”,表哭嚎;《黄鸟》“”读“刬”,训灭;《陟岵》“允”是句首语气词,不通“犹”;《伐檀》“”读“馂”,表熟食;《定之方中》“羕”读“详”,训审;《葛屦》“?”表簪子,是毛诗“揥”的本字;《蟋蟀》“無”可读“蕪”,训荒;《椒聊》“”读“兴”,训举,毛诗“升”或本为“抍/拯”,也有举义;《有杕之杜》“子=”可读为“子子(兹)”。  相似文献   
67.
商尊商卣(西周早期) 1976年12月陕西省扶风县庄白村一号西周青铜器窖藏出土,现藏宝鸡市周原博物馆。商尊:通高30.4厘米、口短径23.6厘米,重5.85千克。整体造型为筒状三段式,侈口,腹部微鼓,四壁铸有四道扉棱,整体雄伟稳重。器身采用通体浮雕的装饰手法,口外壁饰八道蕉叶形龙纹,龙头向下,身  相似文献   
68.
吐鲁番地区作为古代东西文化交流的通道,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自20世纪60~70年代出土众多文书之后,近年又出土了大批文献。这些出土文献成为我们从事西域历史与文化研究不可缺少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69.
出土文献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以《新中国出土墓志》为例,其所贮存的一些语料在训诂学、辞书学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之对照《汉语大词典》,便可发现其在词目、释义和书证等方面还存在着小小的疏失。因此,充分利用出土文献及其最新研究成果,对于《汉语大词典》的修订和汉语词汇史的研究都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70.
郭店《老子》"绝巧弃利"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郭店《老子》"绝巧弃利"既不是"消除机巧,抛弃私利",也不是"绝弃以崇尚工巧,一味‘追曲’的‘时俗’"。"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应该分开来看:绝巧而无盗,弃利而无贼。"绝巧"是要求统治者去掉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而对劳动者采取的巧取豪夺的剥削手段,给劳动者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他们就不会为盗。"弃利"是要求统治者不要将体现"赏"、"罚"的"利器"即刑律政令公布于众。如果刑律政令秘而不宣,那么企图以毁坏社会法则而篡位或夺取更大权势的"贼"就无以得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