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8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52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分析了川维化工甲醇车间一台换热器不能达到设计要求换热的原因, 根据此车间一台使用多年的换热器进行对比设计,设计出一台换热器代替原换热器,此换热器能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2.
板翅式换热器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了以板翅式换热器最小重量为目标函数的最优化数学模型。综合分析了板翅式换热器的热力参数、几何参数以及各有关参量之间的制约关系.提出了在给定目标函数下.同时考虑工作条件、几何约束以及热力参数约束的优化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43.
为了探究室外侧微通道蒸发器制冷剂分布和换热器表面温度分布的均匀性,课题组设计了一种4换热器的热泵系统。分别在制冷和制 热工况下,对室外侧换热器在不同的制冷剂充注量和不同的压缩机转速下的表面温度分布均匀性进行了实验研究。使用K型热电偶布点并测量换热器表面温度并 使用红外热成像仪了解其温度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制冷工况下,充注量在1 050~1 075 g时,在不同转速下,系统的制冷性能最佳,同时换热器表面温度分布均匀 性最好;而在制热工况下,充注量在500~700 g时,换热器表面温度分布均匀性随着制冷剂充注量的增加而改善。同一换热器在作为冷凝器和蒸发器时,制冷剂充 注量和压缩机转速对其温度分布均匀性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44.
对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中钢管制作换热器筒体提出问题,并分析了钢管制作换热器筒体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对如何解决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5.
胡长志 《经营管理者》2009,(13):337-338
对高炉软水密闭循坏水系统采用蒸发空冷器的工艺、设备、运行成本、降温效果等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并与板式换热器进行比较,优化高炉软水密闭循坏水系统工艺,可为同类水处理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6.
基于MATLAB 7.6开发了管壳式换热器,充分利用压降优化设计软件。通过改变换热器结构,充分利用管壳程压降,提高传热系数,减少换热面积。通过案例分析表明,充分利用压降后,换热器的传热系数提高了21%,换热面积减小了20%,大大减少了换热器的投资费用。  相似文献   
47.
本文建立了换热器的熵产数、单位有效度的熵产数、效率与其各自影响因素间的函数关系。对其变化规律和形成这些规律的原因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有较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8.
为了研究冷凝温度和管径对3种内螺纹管内制冷剂R134a流动换热系数和压降的影响,对3根不同管径的内螺纹管(6.35,7.00 和8.00 mm)在不同冷凝温度下(35,40和45 ℃)进行了冷凝实验。探究了冷凝温度、螺纹管直径和质流密度对换热特性及压降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冷凝温度 越低,制冷剂侧传热系数越高,压降也越大。6.35 mm管的制冷剂侧传热系数最大,压降也最大,但单位压降冷凝传热系数μ(μ=hr/ΔP)最高,综合性 能最佳。  相似文献   
49.
针对某大型化工企业的三聚甲醛/水换热器在生产中发生的失效问题,借助于ANSYS FLUENT 15.O软件对换热 器的流体流动以及传热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分析管程和壳程流体的流速分布、温度分布及压力分布情况,找到产生故障 的原因,提出结构改进措施,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验证结构改进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改变管程进口的方向和距 离,调整壳程进、出口的位置,并在管程和壳程进口处加防冲档板能够使管程和壳程进、出口处的流场分布趋于均匀;降 低流体对管束的冲击力,改善管束周边的应力分布状态。结构改进后可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0.
王战辉, 马向荣, 范针对换热器管板受力情况复杂,传统的理论方法难以计算其内部应力分布的现象。借助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以管程、壳程同时开的瞬间工况和正常操作的稳态工况为研究对象,考察其等效应力分布规律;并对其进行应力评定。结果表明:远离换热管和管板的连接区域,等效应力呈均匀分布,为薄膜应力;最大等效应力出现在换热管外表面和管板与壳体的连接处;温度变化明显的地方,热应力也相对较大;对7种工况进行应力评定,针对危险工况,进行改进,效果明显。研究结果对于管板的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一定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