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48篇
劳动科学   2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78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198篇
社会学   58篇
统计学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1.
中国工人的总代表 刘少奇原名刘绍选,字谓璜。1898年11月生于湖南省宁乡县。1919年至1920年间,先后在长沙高等中学、保定育德中学附设留法预备班、上海外国语学社等学校学习。在长沙参加了五四爱国运动。1920年8月,刘少奇与任弼时、肖劲光等在上海外国语学校学习的同学一起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春,经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介绍,赴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同年冬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相似文献   
12.
晓农  黄真 《人才瞭望》2013,(2):90-91
非凡的革命轨迹 饶漱石,曾用名梁朴、赵建生。1903年出生于江西临川县钟岭乡(现抚州市临川区)饶家村。应验了“古今临川多才子”的美誉。少时的饶漱石天资聪颖,念书过目不忘,乡学、中学,直至考入也算名牌大学的上海大学,可谓一帆风顺。饶漱石是1923年在上海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的,192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3.
<正>在由江青、康生、谢富治控制的专案组所炮制的材料中,有一个耸人听闻的罪名,即刘少奇"杀人灭口"。捏造的事实是:1925年五卅运动后,阶级斗争激化,时任上海总工会负责人的刘少奇害怕了,丢下工作不顾,私自从上海逃往长沙。12月16日,被长沙戒严司令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前夕,刘少奇率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秘密访问了苏联。访苏期间,斯大林问刘少奇,何时宣布成立中央政府?刘少奇根据中央的意见回答说,困目前正集中力量解决华南各省的问题.成立中央政府可能要在1950年1月。此时斯大林建议:解决重大问题固然要稳妥,但更重要的是不可错过时机。并提醒说,要警惕和防止敌人利用所谓的无政府状态进行干涉和破坏。刘少奇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忠告.于是立刻向中央作了汇报。  相似文献   
15.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在原稿的基础上进行了两次修改,表现在结构的调整、语句的删减和增加等方面,透过形式探究修改稿的特点,与原稿相比,更突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作者求真务实的治学和研究态度;集中突出辩证法思想。通过修改前后之比较,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从新的角度不断探索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新思路,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仍需进行;学习刘少奇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在理论和实践上坚持辩证法,灵活辩证地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刘少奇对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的卓越贡献是多方面的,文章主要从他对人民代表大会制、民主集中制、法制及党的建设这四个方面的卓越贡献加以论述.这些重要思想对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主政治建设仍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吴江先生经历丰富,理论造诣高深,参与了中共许多重要理论的形成,又有一段时间身处政治核心漩涡之中。他与中央领导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胡耀邦等曾零距离接触,与胡乔木、周扬、邓力群等理论家切磋争鸣,还与陈伯达、康生等也甚为熟稔。特别是胡耀邦在总书记岗位上,吴江在不同时期的三次"直谏",且围绕"厚重"、"威重"、"慎重"三个主题词展开,令人印象深刻,沉思难已。  相似文献   
18.
难忘的结婚"仪式"1947年3月5日,朱老总秘书黄华通知我,要我到少奇那里谈话。到了枣园少奇的窑洞,周恩来同志正同他谈话,让我等一等。一会儿,恩来同志出来,热情地跟我打了个招呼。我进了少奇的窑洞,顺便看了看,  相似文献   
19.
正1964年中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并指导实施了以战备为目的、以国防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我国中西部地区,进行大规模工业、交通等基本建设战备决策,简称三线建设(西南川、贵和西北陕、甘称为大三线,中部和各省腹地称为小三线)。毛泽东是三线建设的最高决策人和组织实施的最高领导者。在三线建设初始阶段(1964至1965年的第一次建设高潮),"文革"酝酿,但还没有开始。所以决策是在10年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0.
方小宁 《源流》2012,(4):68-71
在新中国的新闻摄影中,有一项特殊的使命:为领袖们拍照。这只有极少数政治可靠、技术过硬、心理素质强的人才能肩此重任。广东著名摄影家廖衍强就是这个罕有队伍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