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8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移让太常博士书》是西汉末年学者刘歆的一篇著名移文,在学术史上有重要的地位。这篇文章从礼制和文献两方面展开,论证《左传》等古文经的合理性,试图打破博士官学的门户壁垒。文中拟从石渠阁会议说起,探索刘歆争立《左氏春秋》及《毛诗》、《选礼》、《古文尚书》的背帚和动机。  相似文献   
32.
"《左传》原本"这一说法最初是由顾颉刚先生明确提出来的,是指《左传》最初的成书形态。通过对《汉书.刘歆传》和《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相关史料的详细解读可以发现,"《左传》原本"并非刘歆"引传文以解经"之前的"《左氏春秋》",而实为"《孔子史记》",它构成了先秦《左氏春秋》及此后各种传本的骨干。虽然《左传》在历时两千余年的流传过程中屡有增改或分合,但其核心即"《孔子史记》"的内容却基本未变。弄清"《左传》原本"即"《孔子史记》"或"《孔春秋》"这一事实,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深入理解和认识《左传》的性质。  相似文献   
33.
王刚 《南都学坛》2011,31(2):8-13
汉代今古文经学的对立主要是在学术方法上的,今文官学最本质的东西,是口耳相传的师说系统,但今文经在文本上多残缺,要对六艺有切实理解,最终必求之于文献的把握。所以刘歆在整理典籍的过程中,在解经立足点上,从师说转到了文献上来,从而引起了今古文的对立。在两汉今古文经学问题上,当时双方都不讨论文献真伪问题,而是学术立场,即对于文献的态度。从这个意义上说,古文经学是今文经学的发展,而不是两条线的对立。并由此可见后世所谓刘歆造伪及今古文对立的一些特点,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  相似文献   
34.
<左传>昭公十七年中记载的六月甲戌朔日食,后被认为是夏仲康时发生的日食,现在看来是不正确的.此乃刘歆伪造.刘歆只说是发生在夏代,到梅赜时才被定为仲康日食.  相似文献   
35.
徐中舒在系统考察西汉时代《左传》流传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申论了作为古文一系的《左传》之可信,有力批驳了晚清以来今文经学家刘歆伪造《左传》的谬说。在经学史学化的影响下,徐氏发挥章学诚六经皆史的观点,以《春秋》、《左传》为史,其意义不仅在于试图从根本上解决经学传统下的《左传》经史之争,同时也为新的学术背景下,回归原典《左传》学初步奠定了理论基础。徐氏由此重新考察《左传》与《春秋》、《国语》之间的关系,提出一系列独到的见解。徐氏根据《左传》所用有别于《春秋》周正的夏正和《左传》中预言资料推测,《左传》就是魏国霸业鼎盛时代的作品,其成书年代在公元前375年—公元前351年之间,《左传》的作者可能就是子夏一再传弟子,不失为一种较为合理的假说。徐氏的某些推论得到了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春秋事语》和湖南慈利楚简《国语·吴语》的印证,结论的科学性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与此同时,徐氏《左传》学的学术价值亦在长期的学术争鸣中日渐得到彰显。  相似文献   
36.
从《汉书&#183;五行志》看刘歆的灾异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汉书·五行志》所保存的资料看,刘歆解说灾异往往与董仲舒、刘向等人不同。刘歆常引《左传》解说灾异,常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人君,同时表现出重科学的倾向。刘歆喜好并精通《左传》,依附并感恩于外戚王莽,以及其执著于学术的性情等,使得刘歆解说灾异往往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37.
郭庆财 《阴山学刊》2007,20(2):22-26
章学诚在刘歆《七略》“诸子出于王官”说的基础上,指出三代之学的特点是官师治教合一,六艺之学亦出于王官,切于世用。这与后世儒者专奉六艺以为经、由名物训诂以求道是对立的。章学诚对繁琐学风的抨击远承自刘歆,学主于用是两者学术思想的共同基质,但刘歆本于通经致用,而章学诚则是承自浙东学派一系的事功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38.
王红霞 《学术论坛》2004,(4):139-142
春秋时期,《左传》还没有被作为书名,因为该书是解释《春秋》的,故仅沿用鲁史《春秋》的名字;西汉时,为与孔子修订的《春秋》相区别,人们称之为《左氏春秋》;到东汉,由于经今古文之争,出现了《春秋左氏传》的名字,人们简称其为《左氏传》、《左氏》、《左传》等。此后,《左传》因为作为书名简洁明了而被普遍接受。  相似文献   
39.
杨楠  张保旗图 《北京纪事》2013,(11):112-112
2013年9月14、15日,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少儿戏剧场”继续上演精彩演出,《梦迪之声——孟璐、刘歆迪获奖汇报音乐会》成功举办。北戏音乐系的两名同学孟璐、刘歆迪成为此次演出的主角,分别为在场的观众献上了《七月的草原》《哥哥》《相亲相爱一家人》等独唱、合唱作品。  相似文献   
40.
"五行"是一年中阴阳二气消长的五个时段(五节),是古代司历的必备要素."三正"是以天、地、人为参照物而确定年首的司历方法.司历者必须同时掌握三正五行的理论,才能制定出符合人事活动规律的历书来.《甘誓》源于夏史官所记,非伪.改正朔服色与篡改历史无关.刘歆等伪造古史的可能性可排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