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64篇
  免费   236篇
  国内免费   56篇
管理学   1897篇
劳动科学   98篇
民族学   98篇
人才学   123篇
人口学   269篇
丛书文集   2784篇
理论方法论   509篇
综合类   4427篇
社会学   558篇
统计学   193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177篇
  2015年   268篇
  2014年   679篇
  2013年   593篇
  2012年   720篇
  2011年   811篇
  2010年   798篇
  2009年   852篇
  2008年   1066篇
  2007年   836篇
  2006年   663篇
  2005年   617篇
  2004年   469篇
  2003年   439篇
  2002年   348篇
  2001年   325篇
  2000年   198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重庆忠县“天安门”的悬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村官不是官,但村官的权力却不可小觑,贵州乌当区新庄村的11名村干部在4年的时间里,采用虚报冒领和挪用的方式侵占村民利益,涉案金额竟然高达千万元之巨。。这宗案子露出水面,让整个社会都感到震惊——村官腐败已经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小打小闹了。  相似文献   
22.
依照传统主流经济学和法学的观点 ,公司仅是股东的联合体和为股东赚钱的工具。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资本所有者的地位开始削弱 ,拥有知识资源的利益相关者力量日益受到重视。我国公司法应顺应现代公司发展的潮流 ,摒弃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观点 ,使利益相关者成为公司必不可少的制度要素。  相似文献   
23.
见义不为现象的法律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见义勇为立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规定社会和国家对见义勇为者权益的救济和保护负有不可推卸的义务。作者认为对见义勇为者的权益实行法律保护是救治当前道德冷漠现象的一剂良方,是与现实需要紧密结合的法律规范。它的制定与实施又进一步充实了法律的正义精神,是法律价值的全面体现。但在现阶段我国还不具备相应的历史与现实条件用法律强制的手段推行见义勇为的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24.
改革开放 2 0多年来 ,不公平心理始终是社会心理失衡反应的一个突出方面。伴随不同时期改革在内容、领域方面的不同 ,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各群体利益格局的变化 ,不公平心理反映在指向和强度上又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点。不公平心理的指向反映了公众对改革内容、进程的要求和愿望 ,其强度则决定了社会为政府留置的改革心理空间的大小。  相似文献   
25.
围绕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人们提出了许多方案。这些方案的实施对我国公司法上的小股东利益保护、公司治理及发起人股份转让限制制度提出了严峻挑战。我国公司法必须从建立系统的小股东利益保护法律制度、包括约束内部人控制和公司机关更迭衔接制度在内的公司治理制度和放宽发起人股份转让限制条件三个方面予以完善,才能应对挑战和保障国有股减持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6.
2007年以来,安徽省淮北市以开展社会保障工程为契机,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社会保障工程惠风和畅,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27.
燕子 《现代交际》2004,(8):11-12
刚刚步入职场的年轻人,有诸多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傲,与之成鲜明对比的,是职场高手的“装”。“装”是一种策略,一种职业生活的“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28.
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的时代,利益关系格局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产生了利益分化和重组。在这个利益分化的时代,中国的经济利益关系格局出现了经济利益主体多元化、经济利益来源多样化、经济利益差距扩大化和经济利益关系复杂化等新的特征。对此,我们必须正视问题,应特别注意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并进行合理的利益协调,充分发挥市场、政府和利益集团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29.
需要·价值·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需要、价值与利益三个范畴,是人类生活中三种既密切相关又有本质区别的重要现象在观念上的反映,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三个基础性范畴。需要、价值与利益都是反映主客体关系的范畴,需要侧重的是主体对客体存在着某种要求的矛盾关系,价值侧重的是客体属性与主体需要之间存在的客观上的一致关系,利益侧重的是客体属性对整个主体生存与发展的积极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30.
保护合同信赖利益历来为法律所重视,在大陆法系国家,它是通过对缔约过失者适用缔约过失责任来实现的,而英美法系则是建立在"允诺禁反言"规则之上的,两大法系就此问题的着眼点及在信赖利益本身所属制度的设计上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有必要从比较法的角度对这两种制度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