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劳动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论我国公民提起公益诉讼的制度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公民提起公益诉讼仍然处于立法不足的缺位遗憾中。公民提起公益诉讼符合利害关系说、诉讼信托等理论;应允许公民提起公益诉讼,同时构建公民提起公益诉讼的双重前置程序、诉讼费用、举证责任、调解以及原告保护等相关制度程序。  相似文献   
12.
股东诉讼包括股东直接诉讼和股东代表诉讼,它是保护股东利益的最后屏障。我国的《公司法》虽说对股东诉讼制度有所规定,相对2005年之前的《公司法》有了很大进步,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从股东代表诉讼的完善方面,对构建股东诉讼制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14.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公司法》、《证券法》规定了派生诉讼制度,为股东保护公司利益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但制度设计有不足和漏缺之处,因此,有必要加强派生诉讼制度整体框架的协调和操作规则的细化。  相似文献   
15.
我国新《公司法》引入了股东派生诉讼制度,适应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与国际化接轨的需要,它对于制约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等内部人员滥用其权利,平衡股东与董事之间的权利,保护中小股东权益,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但是,该制度在原告的主体资格、被告的范围、公司在诉讼中的地位及前置程序等几个关键问题尚待进一步地完善。因此,文章在对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分析该制度在适用中尚存在的问题,通过比较并合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立法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我国新《公司法》中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公司法》规定了股东的派生诉讼提起权,但我国派生诉讼制度目前在实践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完善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一方面应当通过赋予胜诉股东某些特定直接受偿权,强化激励机制,鼓励中小股东积极维护公司及其自身的利益,另一方面,要健全派生诉讼的约束机制,通过设置前置程序和恶意诉讼赔偿等措施,防止权利被滥用,减少滥诉现象。  相似文献   
17.
张海亮 《经营管理者》2009,(23):240-240
股东派生诉讼中前置程序的设计主要是避免司法权力过分干涉公司自治权,从而在公权与私权之间设置一个缓冲带。然而,由于我国《公司法》第152条在程序以及实体规定上都存在着不足,本文拟就前置程序中相关问题在借鉴国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符合本土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02年年初,最高法院终于同意受理证券民事侵权诉讼案,但只受理虚假陈述案件并设立了前置程序。由于前置程序设置的理由不合理或不合法,已经或即将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最高法院应尽快废除前置程序。  相似文献   
19.
2014年司法判决的实证数据显示,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在我国当下的适用呈现出总体适用比例过少、各地司法机关在定罪量刑上差异过大的不良状况。而造成如此状况的原因在于: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行为入罪的合理性、如何区分欠薪纠纷中的民刑交叉问题存在争议;同时,"支付能力""责令支付"等构成要件在理解上也存在分歧。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行为在现实中可能导致严重的危害性,应肯定该罪存在的合理性,并且应以欠薪者的"主观恶性"大小作为区分民、刑案件的标准;此外,应通过对欠薪者财产的联合查处、加强法律宣传等手段,完善该罪名在实践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劳动争议仲裁书。主要是指劳动部门在解决劳动争议中,处理当事人之间的劳动权益争议而依法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书,表现为仲裁裁决书、仲裁调解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