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劳动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是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它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健康卫生指导和基本医疗服务,但同时各地也出现了较多的社区医疗纠纷,这类纠纷具有纠纷当事人身份特定、纠纷事项特殊、标的较小等特点,在处理这类纠纷时要注意结合社区医疗纠纷的特点来寻求其解决机制。分析介绍了社区医疗行为以及社区医疗纠纷的特点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当前我国解决该类纠纷的方式及其缺憾,进而建议设置社区医疗纠纷的调解前置程序,并从其必要性、可行性和具体制度方面进行了论述,建议将社区医疗纠纷作为一类典型纠纷在法律中加以规定,采用委托调解的方式,将其调解组织与审判组织相分离,促进调解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22.
根据调解前置程序的功能定位,调解前置程序适用的案件可分为分流型纠纷和促进型纠纷两类.通过对B市4家基层法院调解前置程序改革试点中不同类型案件适用调解前置程序成熟度的分析,界定分流型纠纷中适宜的案件范围.以案件当事人的特殊关系为基础依据,从妥善化解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的角度分析促进型纠纷适用调解前置程序的适宜性.  相似文献   
23.
现行破产重整制度因平台企业主体和债权人主体认识存在误区且缺乏互信、重整程序模式较为呆板而难以达到挽救企业的目的。将预重整制度引入平台企业领域,并结合平台企业的特殊性,从赋予多方主体程序启动权、界定预重整制度与邻近概念的关系、尊重私人意愿的同时尊重审判执行活动、确立禁反言原则并完善救济程序等方面对预重整制度进行改造,从而构建适用于平台企业的预重整制度,凸显其连接破产重整程序的桥梁纽带功能。  相似文献   
24.
当今世界法律公布更加复杂,程序法定化,既有前置程序,意在使立法决策者受到制约。如美国总统可对国会行使立法否决权,法国总统可行使复议请求权和提请公民复决权,我国国家主席宜应有复议请求权。法律公布不是简单地公布了事,还要有后置程序,要提供便利查询点,要进行法律答复等。  相似文献   
25.
证券虚假陈述是对"自由竞争"的一种破坏,虚假陈述民事责任应当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回归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点。虚假陈述民事责任性质应为侵权责任;我国证券法应对诱空性虚假陈述进行增设,引进双层因果关系理论进行认定;当前的证券侵权民事诉讼前置程序设置应当予以取消或以证据规则代替之;"重大性"认定宜采用法定主义,并辅以"补充公开"原则,明文规定以"影响投资者决策"标准作为衡量列举未尽信息之标准,并赋予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26.
该文提出了该制度建立的必要性,以及分析了该制度的性质,并整体分析了该制度的诉讼程序,包括原告的资格、被告及被诉行为、公司参加诉讼的地位及前置程序等法律问题.以上是同别国的规定以比较的方式进行阐述的.  相似文献   
27.
构建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股东利益的保护是现代公司法的最高价值取向。为了实现对股东权益更为完备的保护,笔者主张在股东直接诉讼之外,引进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本文仅就股东派生诉讼的主体,前置程序及诉讼费用担保等几个关于建构派生诉讼制度的基本问题进行检讨,以期对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构建略有裨益。  相似文献   
28.
比较法视角下股东代表诉讼前置程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公司法》增设了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并且为了使该制度能发挥最大效应而对股东代表诉讼设置了前置程序。股东代表诉讼的前置程序有重要的制度价值,但是目前的法律规定还存在缺陷。在借鉴国外立法和论证立法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9.
监督关口前移不仅有助于减少事后"救火"的被动性和消极性,提升监督体系的系统性与科学性,还能增强对一把手监管的针对性与效力性,并提高潜在风险的预测精度与防范效果。这就需要立足管控效用实现监管时点前移,依赖制度规则实现监管手段前移,着眼约束范围实现监督内容前移,明确引导目标实现监督效力前移。具体而言,应创新组织工作,提升监管体系的立体性;创新纪检工作,把握管控内涵、丰富管理手段;创新教育工作,关注干部信仰信念构筑;创新惩戒机制,强化苗头识别与治理。  相似文献   
30.
对最高法院设立前置程序的理由进行了分析,认为设置前置程序的真正理由是通过减少案件数量来减轻法院的压力,并指出了前置程序可能带来的3个问题:1.将绝大多数虚假陈述案件拒于法院门外;2.即使虚假陈述案件已受理,还可能被终结诉讼;3.行政处罚决定书在民事侵权诉讼中的作用将产生争议。由此建议最高法院尽快废除前置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