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4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6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128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246篇
社会学   20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41.
土狼任正非     
“2004年,一本叫作《狼图腾》的小说横空出世,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反叛形象,在纷扰的中国文坛独树一帜,问世仅5天即出现盗版,半月便创下销售5万首印数的神话。一时之间,中国人无不以谈狼谈狼性谈狼文化为时髦。无独有偶,这种以丛林法则为主要内涵的狼性精神,在此之前已经在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广为流传,并被演绎得淋漓尽致。“发展中的企业犹如一只狼。狼有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的意识。企业要扩张,必须要具备狼的这三个特性。”这句掷地有声的宣言,将华为人体内的激情和野性都激发了出来。正是这种狼性精神,让2万元起家的华为成为一家敢于叫板全球电信巨头的实力公司,其资产也在20年间实现了几何级数般的裂变。难怪英国《金融时报》会惊呼“中国的华为正在改写全球电信业的生存规则”。而这一切,都与一位叫任正非的“土狼”有关。”  相似文献   
42.
由于对现代汉语语法体系中位于谓词性成分之后的趋向动词这类语法单位的性质、语义及功能的认识存在较大差异,近百年来,学者们通过大量研究提出了各自不同的主张.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趋向补语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趋向动词性质的界定、趋向补语的语义研究、趋向补语句法结构研究.与前辈大师们把“趋向动词”进行整体性考察不同,近年来的研究多以单个或几个趋向动词为中心进行“散点式”研究,更大的问题是,对趋向补语的研究越来越走向人为的“复杂化”.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第一,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对汉语本体研究的“负”牵引;第二,缺乏符合汉语实际的先进理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43.
论中国当代新潮小说的死亡叙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死亡叙述是中国当代新潮小说的重头戏。中国当代新潮作家的死亡叙述呈现以下三个特点:即死亡叙述与现实生活的剥离,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剥离,与作家主体情感的剥离。与西方先锋文学中的死亡叙述相比,新潮作家的死亡叙述在嘲笑传统的英雄之死后,出现了暂时的意义空白;新潮作家的死亡叙述不乏对苦难的揭示,也具有政治批判、文化批判的功能,但始终缺乏自我拷问的精神,从而失去自我批判的价值;最后,由于新潮作家过分追求对死亡的精雕细刻式的描写,他们在获得死亡的本体性的同时,减少或丧失了死亡所指向的意义域,始终没能传达出对死亡的尊重和崇敬。  相似文献   
44.
论当代资本主义与当代社会主义的"共通"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连生 《江汉论坛》2005,2(9):62-65
当代资本主义与当代社会主义出现了"共通"趋向.导致共通趋向的原因是,现代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规律迫使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都要在一定程度上放弃对原有价值观的固守,遵循现代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规律.既有"共通"的趋向,又有根本的对立,既受现代文明共同规律的制约,又受自身发展特殊规律的影响,这是当前两种制度发展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45.
现代西方哲学本体论的建构与趋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世纪中叶以来,现代西方诸主要哲学流派在批判、改造和否定传统哲学本体论的基础上,各以自己独特的方式重新建构了哲学本体论。这些形态各异的本体论,在本体论的追求目标、价值取向及其实现本体论的目标和价值的途径方面,都有别于传统哲学本体论。这种变化既反映了哲学本体论所特有的寻根意识,也体现了现代西方哲学追赶时代精神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6.
"至善"观是西方文化中重要的伦理观念."至善"观的发展在西方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代,却呈现出了一种共同的历史趋向,即在时代的激烈震荡中寻求演变和发展的空间.其历史演变和发展理路,伴随着唯理论"至善"观与经验论"至善"观两个传统,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态,其总的发展态势是由至偏走向调和.  相似文献   
47.
文章在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环境与产业梯级分布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产业和要素向东部沿海地区的持续集聚已使我国经济活动分布出现了"过密"和"过疏"问题.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出现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新趋向,但这种产业区域转移同时又受到一些市场因素和制度因素的阻碍.产业区域转移是企业在市场机制引导下的自发行为,政府要积极搭建产业转移的平台,营造良好的产业区域转移环境.  相似文献   
48.
范毅 《中州学刊》2006,(3):38-41
“农业支持工业”与”工业反哺农业”是工业化国家发展历程中带有普遍性的两种趋向,也是两种不同的制度安排。从“农业支持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的制度变迁存在着路径依赖问题。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这一制度变迁中,受路径依赖的负面影响较大。现阶段的中国政府,只有着力制度借鉴,坚持制度改革,推动制度创新,才能排除路径依赖的负面影响,走出路径依赖对“农业支持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这一制度变迁的困扰。  相似文献   
49.
中国近代史学“科学化”的进程,是中国史学由传统向近代蜕变的过程,其成绩有目共睹,但在史学实践上也出现了不少的“偏弊”现象。如何认识与评价近代以来中国史学“科学化”进程中的利弊得失,当今学术界并未取得共识。由此,也造成21世纪中国史学发展中的诸多困惑。对近代中国史学“科学化”行程予以回顾与反省,可为21世纪史学发展提供重要的启示。史学“科学化”曾为中国史学走出中世纪开辟先路,至今仍是中国史学发展的重要趋向。21世纪中国史学如何承继“科学化”的传统,摒弃其中的极端因素,构建出沟通“科学”与“人文”的新史学范式,正是当今中国史学亟待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50.
从语言生态学的角度分析黎语杞方言与汉语生态接触的类型和趋向等问题十分必要。本文运用多种田野调查方法,考察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黎语杞方言和汉语的语言生态接触,认为保亭县黎语杞方言和汉语的生态接触主要分长期接触、深层接触和群体接触几种类型,其生态接触趋向包括语言转用、语言兼用和语言濒危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