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17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42篇
管理学   27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86篇
人才学   56篇
丛书文集   1127篇
理论方法论   186篇
综合类   4105篇
社会学   189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69篇
  2014年   317篇
  2013年   292篇
  2012年   356篇
  2011年   394篇
  2010年   388篇
  2009年   381篇
  2008年   448篇
  2007年   378篇
  2006年   342篇
  2005年   318篇
  2004年   311篇
  2003年   254篇
  2002年   205篇
  2001年   179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诗歌作为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形式,其语言文字只是表层现象。从认知视角来看,具有共同认知机制的象似性和隐喻性不可避免地存在诗歌之中,并影响着诗歌中文字、意象、概念等的构建。基于Peirce的象似性理论及Lakoff等人的概念隐喻理论,分析了认知视角下象似性和隐喻性在建构李商隐《夜雨寄北》一诗中的运作机制和功能。  相似文献   
82.
动词隐含因果性和语篇话题性是制约回指选择的重要因素,但两者对回指选择的影响机制及交互作用仍不明确。语篇生成续写实验表明,动词隐含因果性确实会影响到后续指称对象的选择,并在原因类联结关系中得到加强;当动词语义倾向回指的对象为新引入的实体,而非语篇话题时,其回指倾向最显著。这说明基于给定语境生成语篇的过程遵循省力原则,但与语篇话题性相比,动词隐含因果性对回指倾向的制约更具刚性。  相似文献   
83.
《南都学坛》2016,(5):53-57
张爱玲的文学创作常以苍凉著称,她的许多小说,诸如《金锁记》《倾城之恋》等,开头都为读者展现出了一副苍凉的意境,《小团圆》也不例外,在《小团圆》中她把这种苍凉文风发挥到极致。关于《小团圆》的研究已有不少成果,但综观这些学术成果,关注的热点问题大都是小说是否为作者的自叙传、"张胡之恋"的内涵、张爱玲的妇女观等,对小说的苍凉文风关注不够。通过研读文本,可以看出《小团圆》虽然是自叙传,反映了张爱玲的少年生活、求学经历、爱情遭遇、母女关系等,但又不同于自叙传,它来源于张爱玲的生活积累,同时又有张爱玲的匠心独运,它反映了张爱玲高超的创作技巧,特别是张爱玲对苍凉风格的选取运用。张爱玲在故事的编排、人物形象的设计、意境的营造方面,都给小说打上了苍凉的底色。她在《小团圆》中编织的破碎的家国梦、难圆的闺阁梦,塑造的盛九莉、邵之雍、蕊秋、盛九林等可悲可怜的人物形象,营造的大考前的早晨、晚唐的月亮、木雕的鸟等紧张或冰冷的意境意象,揭示了乱世背景下浮世生活的不可预测和难以把握、爱情的短暂和失去难再得、每个生命或物质个体的微不足道。她冷冷的地撕开了生命华美的袍,使人在看到生命本真的同时,也看到了人性的丑恶。《小团圆》让人在张爱玲去世20多年后,读之仍不免叹惋,它是张爱玲的人生感悟,也是张爱玲一生命运的真实写照,更是张爱玲悲剧意识产生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84.
本文选取明初期和明中叶三部小说作为语料,考察了小说中各类动词重叠式在现实句和非现实句中的使用情况,联系汉语的历史,指出"V一V、VV"动词重叠式在产生之初既可用于现实句、也可用于非现实句,但逐渐演变为具有强非现实性特征的句法结构,明代中叶前后是这一变化的重要时期。明中叶动词重叠式现实性表达存在地域分布差异,北方主要用"V了V",南方主要用"V一V",清以后"V一V、VV"一般要加"了"才可用于现实句。现实性与非现实是语法学研究中一对颇有争议的范畴,其是否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学界都有不同意见。本文以动词重叠式的发展为例,说明这对范畴确对汉语语法的历史演变发生了作用,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85.
文章是对岩彩画《云来云去》系列创作所作的理论性思考。分析了从自然形态到意象形态,从客观色彩到主观色彩,从工艺制作到气韵生动,从生活写生到艺术创作的转变;梳理了创作中运用的表现手法和技巧;思考了从偏重于自然主义的写生状态转变为主体个性的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文化意义、审美价值等问题。  相似文献   
86.
正学校文化以历史、传统为基石,以校情、时代要求为支柱,彰显着学校教育的特色与哲学精神。北门小学以“家”为精神意象,凝心聚力建设“融和教育”特色文化。承载:悦纳百年教育精髓百年风雨百年情,吴江区北门小学现址原是松陵镇北门街小学,前身为私立亮叔初等学堂。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先儒黄亮叔先生捐田300亩及松陵镇北塘街住宅一幢,创办亮叔学塾,以“诚为本、朴为真”作为  相似文献   
87.
本文中对李见心所作的剖析,纯属一种诗歌文本的阅读结果,是否属实不得而知,因为本人写此文时不认识李见心,不知道她的任何生活习惯,更谈不上个人隐私了。无论怎样,笔者都很欣慰地感到,她一定会成为继舒婷、翟永明之后,又一位具有代表性的女诗人。  相似文献   
88.
弗兰纳里?奥康纳(1925.3.-1964.8.),原名玛丽?奥康纳,她是是一位技艺精湛的小说家,美国文学的重要代言人。人们说,她是一位优秀的福克纳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她曾经获得过三次美国欧?亨利短篇小说奖,其作品依仗区域背景和怪诞字符的南方哥特式风格,对现代人的道德畸形、信仰丧失、物欲横流进行灵魂的拷问,刻画了女农场主、被遗弃者、暴徒和流浪汉、宣教士和牧师等众多人物,洗涤长久积聚在南方人心灵上的尘埃,用通过描写宗教信仰来救赎那些迷失了自我的人们,她通过刻画一幕幕的暴力行为让那些堕落迷茫的罪人醒悟,她把温暖给与处于社会边缘的畸零人。  相似文献   
89.
动词复制句(Verb-Copying Construction,VCC)是一种在汉语口语中经常使用的结构,用符号可以简单地表示为S+VP1+VP2,动词V2是动词V1的拷贝。这种结构本身具有独特的句法语义特征,也具有不同的句法变体。在其进行句法运算时,两个动词性结构首先独立运算,VP1作为附加语,VP2作为主句成分进入句法推导。通过附加语侧向移位、附加合并以及主题化特征核查等句法操作形成语言表达式。其句法变体的不同构型是因为不同的控制类型造成的。  相似文献   
90.
对小学生来说,英语动词形式填空题是学习难点,学生容易出现混淆时态的现象,尤其是特殊动词的不同用法,使学生在做动词形式填空题时犯难,导致学生在做这方面的题目时失分严重。下面是我根据平时的积累,总结的几点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