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74篇
  免费   265篇
  国内免费   43篇
管理学   727篇
劳动科学   40篇
民族学   200篇
人才学   173篇
人口学   58篇
丛书文集   1341篇
理论方法论   553篇
综合类   3141篇
社会学   672篇
统计学   77篇
  2024年   204篇
  2023年   547篇
  2022年   308篇
  2021年   493篇
  2020年   390篇
  2019年   433篇
  2018年   142篇
  2017年   236篇
  2016年   250篇
  2015年   297篇
  2014年   491篇
  2013年   367篇
  2012年   360篇
  2011年   349篇
  2010年   291篇
  2009年   289篇
  2008年   358篇
  2007年   255篇
  2006年   196篇
  2005年   172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随着现代物流业的迅速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创新,双方需要在更高层次上以一种更新的理念构建更顺畅的合作关系和更高效的运行机制,以此取得良好的互动发展效果。中国的金融业应当与物流业携起手来,加强合作,共通信息,互相促进,将有限的资金合理、科学、高效地利用好,更好地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实现真正的“双赢”。  相似文献   
42.
高校人才培养要注重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提出了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合的教育理念。指出在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阶段,要深入研究并大力推进这一教育理念。在人才培养方面,抓住我国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发展机遇,更新教学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与时俱进,注重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提出了推进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3.
论理工科院校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重理工、轻人文 ,重职业选择、轻素质教育到以文化素质为切入点的全面素质教育 ,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思想的一次重大飞跃。今天我国的素质教育工作者正在热烈地讨论高等教育中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 ,这是对文化素质教育认识上的又一次重大飞跃。以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为切入点的全面素质教育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也符合在新时期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现实需要。但是 ,因为我国生产力水平较低 ,教育相对滞后 ,所以必须充分认识这种融合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在当前 ,努力探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途径 ,消除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在历史上形成的壁垒观念 ,必将推动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44.
经过半个多世纪广告设计的探索、发展以及国际广告设计对国内的影响 ,“以人为中心、增强艺术感染力、立足本民族文化”的特征已成为目前中国广告设计发展的基本趋势 ,并以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展示于世界广告设计领域  相似文献   
45.
读者·作品·召唤结构--关于多维文学接受的一种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艾布拉姆斯的文学批评四要素中,“读者”是最后一个进入研究领域的。注重读者创造性的文学接受过程事实上涉及到接受主体的一切方面,并通过作品的阅读评价曲折地反映出来。受伊瑟尔认为作品是一种“召唤结构”式的存在启发,我们提出读者也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召唤结构”,并主要通过心理学和哲学解释学的方法为文学接受过程的复杂性和多维性做出一个尽可能清晰的理论描述,使文学解释获得一个相对稳定和可靠的立足点,进而对读者的接受心态起到一个预先调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46.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设计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工科院校的设计教育已成为我国设计教育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其设计教育体系也有着自身的特点。本文从如何充分利用工科院校优势出发,尝试着建立融合型教育模式,将工科院校的学科建设、课程设置、社会交流、资源利用等优势有机融合在设计艺术教学之中,并通过融合来突出与发挥工科院校设计专业自身的特色。  相似文献   
47.
20世纪新诗理论的发展变化,也与一般诗学文化的变迁一样,大致循着这样两条不同的途径——第一条是按本民族诗学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而变迁,即在拓展、深化、推进自己固有的东西中,诞生新的因子。第二条是在外来诗学文化影响之下的变迁,也就是说引进自己诗学传统中从未有过的新鲜东西。在这种情况下,外来的诗学文化不仅仅以其新的内容、新的形态进入了本民族诗学文化,更重要的还在于起了一种酵母和催化的作用,促使本民族诗学文化在内容、格局与形式上都产生前所未有的变异。  相似文献   
48.
本文从高等数学对初等数学的渗透,高观点下的初等数学,高等数学对初等数学的直接指导作用三个方面阐述了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融合。  相似文献   
49.
周海江手里始终握着两张王牌,一张是品牌,一张是技术。二者的融合创新,让红豆在同行业哀鸿遍野时仍旧屹立不倒。  相似文献   
50.
中国园林的空间结构及其美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园林内含园景、园境双层空间结构.表层是实体性园景空间,以"隐曲"为特征,呈现"流动"之态和"悠远"之感,营造耐游观的园景.深层是虚实相生的园境空间,以"空灵" 为特征,具有虚化、意化、融合的美学功能,展现出情味美、朦胧美、超越美.园景向园境的转化就是物象-气象-意象-意境间的渐次转化.表层园景营构以深层园境生成为旨归,最终要由质趣灵、象外见象,心境融合,生成意境.由此,中国园林营构中的形式规律要与审美心理规律同步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