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0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65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79篇
理论方法论   24篇
综合类   258篇
社会学   18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中国发展面临着社会矛盾明显增多的困难和问题,"无直接利益冲突"是社会矛盾的一种新形式。从冲突的起因、演化及其双方关系来看,"无直接利益冲突"仍属利益矛盾,排斥性增长方式是导致这类矛盾产生的重要原因,包括权利不平等和规则不公平,贫富差距悬殊导致利益相对受损群体扩大并产生相对剥夺感,社会结构失衡造成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之间形成利益对立。治理"无直接利益冲突",应以包容性发展为基本理念和原则,在必要而适度的经济增长中持续改善民生并优先保障弱势群体权益,重视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并坚持多元利益共容和改革成果共享,扩大公众参与以疏通利益表达和沟通的渠道。  相似文献   
42.
本文采用2007-2017年全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测算了各省市包容性金融发展水平,并基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一传导机制,分析了包容性金融发展具有减贫效应。实证分析发现:包容性金融发展对农村贫困程度的影响显著为负,这表明包容性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能够直接促进贫困减缓,且金融渗透度对减缓农村贫困的负向影响程度最大。包容性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能够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并实证检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包容性金融发展减缓农村贫困具有部分中介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包容性金融发展能够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子维度的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但实证检验得出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包容性金融发展减缓农村贫困不具有中介效应,而产业结构高度化则具有部分中介效应。据此,本文提出,一方面应继续发挥包容性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正向作用,并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一传导机制实现贫困减缓;另一方面要加快构建包容性金融体系,尤其是提升金融渗透度,不断提升我国金融体系的包容性水平,发挥包容性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  相似文献   
43.
文化产业的本质属性和产业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与包容性增长的科学内涵相契合,特色民族文化产业是民族地区实现科学、和谐和跨越发展的优势战略选择。通过对文化产业在推动民族地区包容性增长中的作用机理,以及云南民族地区包容性增长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以特色文化产业推动民族地区包容性增长的实现路径,即统筹安排、差异发展,以旅游业为平台推进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发展乡村文化产业,以及建构功能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44.
包容性发展问题是与资本逻辑相互交织在二起的。但资本逻辑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模式,它们各自对包容性发展的影响是不同的。其中,资本逻辑的非理性模式对包容性发展有多方面的消极影响,而其理性模式则对包容性发展有双重作用。为推进包容性发展,必须对二者进行科学分析,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45.
作为社会工作的政府职能部门,如何定义社会工作呢?定义社会工作,必须掌握三条标准:一要反映作为国家社会工作主管部门的职责与使命,在业务上切合实际;二要具有包容性,要站在一个新的高度融合其他专家学者的意见,在学术上要站得住脚;三要对社会工作业务开展具有规范和指导意义。从这三条标准出发,我们认为,应该从制度角度定义社会工作。从制度角度定义,社会工作就是政府和社会为舒缓、解决个体、  相似文献   
46.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一经提出就饱受争议,否定方从坚持企业利润最大化观点到利益相关者的界定不清,都直接指向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软肋,但是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依然在批判声中不断成长。在西方发达国家,对企业社会责任扩大化的担心,依然没有阻碍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蓬勃发展。一个漏洞如此明显的理论,为何能够获得社会认同和蓬勃发展,一定有其内在原因。同时,我们知道国有企业的属性决定了其利益相关者范围较广,那么如何处理好国有企业利益相关者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相似文献   
47.
本文首先梳理了包容性发展的内涵和特点,指出了在西藏倡导包容性发展理念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并对西藏实现包容性发展的路径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48.
自高校扩招以来,为了提高办学效益,适应规模扩大的需要,高校的用人制度和用工方式呈现多样化,大量的非事业编制(简称"编外")职工进入高校各类岗位,尤其是后勤服务部门,编外职工成为主体。如何实现"体面劳动"、"包容性增长"的目标,是当前各级政府、学校和广大教职工普遍关心的问题。文章按照"体面劳动"的要求,运用现代管理学中的"木桶理论",以高校编外职工群体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一群体"体面劳动"的现状、特征及其缺失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实现途径,以推进构建和谐劳动人事关系。  相似文献   
49.
包容性增长是经济发展追求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战略举措。数字普惠金融能否利用科技创新优势促进包容性增长,对中国社会更平衡、更充分发展至关重要。基于熵权法构建了中国30个省份的包容性增长总指数及经济可持续增长、收入分配和机会公平分指数,分析了中国不同地区的包容性增长现状,并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支持服务程度角度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包容性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包容性增长水平呈现“东—中—西”依次递减趋势,东部地区水平高、增速慢,中西部地区水平低但增速快,各地区包容性增长之间虽存在较大差异,但这一差异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呈现缩小趋势。数字普惠金融对包容性增长有明显的正向影响,数字普惠金融能有效促进中国收入分配和机会公平。相比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包容性增长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在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主要是通过提高创新水平来促进包容性增长,在中西部地区主要通过提高创新水平和提高人力资本来促进包容性增长。研究有助于正确把握中国包容性增长的内在变化规律,科学认识数字普惠金融对包容性增长的影响机制和传导路径,对制定高质量的国家发展战略,促进经济高质量...  相似文献   
50.
在当代,有一个词无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学术界,都具有极普遍的意义。这个词就是“形象”。从海阔天空,日月星辰,到亭台楼阁,花草虫鱼,直至纤尘毫末,子虚乌有……世界上的一切都可以用形象来指代;但形象何以有这么大的包容性,人们却没有做过认真的审视。事实上,当人们用形象来概指世界上的各种事物时,这形象既是一种具体的存在,同时又是现实世界的存在方式。世界何如以形象的方式而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