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70篇
  免费   299篇
  国内免费   60篇
管理学   475篇
劳动科学   42篇
民族学   278篇
人才学   172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2604篇
理论方法论   504篇
综合类   5018篇
社会学   694篇
统计学   35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79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200篇
  2020年   232篇
  2019年   205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191篇
  2016年   270篇
  2015年   349篇
  2014年   626篇
  2013年   549篇
  2012年   688篇
  2011年   705篇
  2010年   664篇
  2009年   637篇
  2008年   702篇
  2007年   602篇
  2006年   487篇
  2005年   450篇
  2004年   376篇
  2003年   337篇
  2002年   297篇
  2001年   264篇
  2000年   183篇
  1999年   116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51.
徽州名儒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在继承儒家"孝"思想的基础上,认为孝是百行确立的基础,是"忠"之本,是强国固本的基础,因而非常重视孝道。徽州名儒对践行孝道的方法也进行了总结,认为应将孝贯穿于先人生死两界,应用物质载体和形式承载孝道,长辈应对晚辈言传身教,晚辈对长辈应行孝尽孝。徽州名儒围绕孝所开展的活动,对徽州地区产生了积极影响:全社会表彰和宣传孝道,严惩不孝者,将孝体现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各种形式的祭祀表达对祖先的孝思。徽州地区孝风盛行,"孝"维系了徽州人之间的良好关系,维护了徽州家庭和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52.
《成他相续论》是法称著作中唯一一部不是专门讨论因明问题,而是站在唯识学派的立场上运用他的因明理论论证"他人心续"存在的论书。该论以及调服天所著唯一的印度人的注释梵文原本均已不存在,迄今为止的研究都以藏文本为基础。奥地利科学院亚洲人文历史研究所藏有一份该论典注疏的梵文残卷照相拷贝。这份写卷使我们第一次有可能体味法称《成他相续论》的梵文原文风貌。但该写卷严重残缺,仅存7叶片。根据这些仅有的资料,文章对该写卷的状况和内容做了描述,进行写卷的部分还原工作,并根据从该写卷中获得的新资料对前人研究作了修订。  相似文献   
153.
具有百年历史的传播学研究在当代遇到了相当多的理论瓶颈,甚至被某些学者称之为传播学范式的危机。如何化解这种范式危机便成为传播学界孜孜以求的话题。某种程度上,正在成为“显学”的符号学恰恰能够提供这种化解危机的理论资源,符号学作为人文科学的“公分母”,本质上是一门“意义之学”,具体到传播而言,关注的是传播文本的意义建构,而非表象的传播效果。将符号学用于传播研究,能够从深层次揭示传播现象背后的原因。这样的背景下,传播符号学呼之欲出,传播符号学作为一门学科便具有了学理上的合法性与正当性。  相似文献   
154.
“经典”是民族精神文化流淌的坚实“河床”,对建构我们的精神世界具有强烈的典范意义.王阳明虽不完全以说经、解经方式展开自己的思想,其思想体系深处却仍然离不开对经典的理解与诠释.阳明以“良知”规定了经典诠释的价值和道德向度,并强调学者要“立志用功”、“种德养心”,时时“栽培灌溉”和“修剪繁枝”以扩充良知,造就完美的人格.这种生命成长的隐喻,使存载“圣人之学”的儒家经典充满了时代精神的活力.  相似文献   
155.
正前年在北欧,坐火车看着一晃而过青山绿水间一栋栋开满鲜花、色彩艳丽的尖顶小屋时,很好奇"他们的生活什么样"?机会来了,来自奥地利的萨拉邀请我们今年夏天去她家做客,一个离维也纳300公里、群山环绕的小镇。萨拉在中国学电影,我同学是老师。为了尽快熟悉中国文化,我同学常带她去798看画展,吃美味的老边饺子,找正宗的"北京烤鸭",还去中国朋  相似文献   
156.
许赛 《人才瞭望》2016,(8):10-11
随着当前社会发展及高校扩招,"95后"学生逐渐成为高校学生主体,学生群体的多样性呈现更加突出.新形势下高校团学工作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通过分析目前高校团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形势下的团学工作的对策建议,探索团学工作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7.
新世纪以来的赋学论文数、研究机构、研究队伍都比上世纪的最后20年空前增加与壮大。而就赋学研究的实质内容而言,也远较上世纪的最后20年精深、宏通,彰显出鲜明的学理化倾向,呈现有"汉赋学""律赋学""辞赋文化学"以及赋学理论批评系统化、赋学文献整理规模化的特征。在反思的过程中,赋学研究视野不断开拓,逐步走出文学史思维模式,回到文本,探源辨体,同时,赋体与他体文学交叉研究以及域外赋体创作研究也受到关注,但也存在"跨界"不足的问题,需要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58.
在20世纪唯识学史上,"唯识古、今学"之说首先是由欧阳竟无提出来的,但其论述始终局限于汉语佛学文献,且对唯识古学和今学的辨析依附于其"法相、唯识分宗"的论断。欧阳竟无的弟子吕澂对"唯识古、今学"的观念做了系统的文献学分析和教理分析,将"唯识古、今学"建立为一种全新的学术论断。吊诡的是,欧阳竟无的"唯识古、今学"本是以玄奘译籍为基础提出的,其论析处处贬斥真谛译籍及其学说,吕澂的"唯识古今学"却批判地分析了玄奘译籍及其学说。从这个意义上说,吕是欧阳竟无佛学的批判的继承者。  相似文献   
159.
10月19日,中国劳动学会劳动标准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劳动标准理论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邱小平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劳动学会会长华福周同志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劳动学会劳动标准专业委员会诞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成立初期名为"中国劳动学会定额定员专业委员会",2002年更名为"中国劳动学会劳动标准专业委员会"。二十多年来.专业委员会团结组织广大会员,围绕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专题研讨、培训咨询等活动,在推进建立行业劳动标准、提高企业  相似文献   
160.
避讳学是一门研究避讳现象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应用的边缘学科,历史悠久、文献丰富、成就巨大是我国避讳学研究的最显著特点。伴随一部避讳史,也有一部中国避讳学史。中国避讳学史可分为四个时期:一是避讳史料学时期——先秦至明代,二是避讳学的萌芽期——清代,三是避讳学的形成期——近代,四是避讳学的发展期——现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