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94篇
  免费   217篇
  国内免费   59篇
管理学   843篇
劳动科学   141篇
民族学   77篇
人才学   154篇
人口学   23篇
丛书文集   1591篇
理论方法论   336篇
综合类   3686篇
社会学   835篇
统计学   84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44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73篇
  2020年   162篇
  2019年   159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63篇
  2015年   287篇
  2014年   516篇
  2013年   457篇
  2012年   538篇
  2011年   590篇
  2010年   564篇
  2009年   540篇
  2008年   586篇
  2007年   394篇
  2006年   369篇
  2005年   328篇
  2004年   333篇
  2003年   231篇
  2002年   256篇
  2001年   202篇
  2000年   147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32 毫秒
991.
二战以后,美苏由盟友转变为战略对手。在欧洲,美苏之间的前沿阵地是在德国,在亚洲,主要围绕中国而展开。美国在中国实行的扶蒋反共战略以及苏联对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导致了两种意识形态在中国的对立。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前后,反和平演变意识形态逐步形成并进行了大规模的宣传与教育活动。这种意识形态是在国际化意识形态对立下的大背景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992.
近年来,随着现代教育的改革和对非智力因素的认识,情绪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同样要重视学生的情绪,并善于引发、维持、控制及使之转化.  相似文献   
993.
在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流行用语的时候,国际社会对经济全球化的益处和全球化可能引致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从而导致了全球化与反全球化这两种对立观点的出现。其中反全球化者的声音引起了世人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就反全球化者所提及的问题而言,他们无疑给全球化浪潮的继续推进提出了适时的警告,但是仅仅看到全球化问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全盘否定全球化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不可取的。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该用全球治理的方法去解决。中国在全球化与反全球化二者之间的态度应该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抓住机遇,实现加速发展。  相似文献   
994.
利用一种带相位因子的经典屏蔽Coulomb势,采用经典分析方法对反氢原子的能级和光谱给出了预言性的描述,结果发现其能级与光谱同氢原子有较大区别。在反氢原子中主量子数n小于1的分数值且正电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时才产生光谱,与氢原子发光机制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995.
论价值语言     
价值词不是恒常的;价值词有特定含义。价值判断是关于价值的判断而不是关于事实的判断,不同于事实判断;价值判断是判断,而不是指令,价值判断不是价值指令。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都遵循逻辑规则,所以“混合式”三段论的价值推理是可能的,结论是价值判断,前提中必须有一个价值判断。价值语言与事实语言有难以割舍的联系:事实语言带有价值倾向,价值语言也包含事实的内容。  相似文献   
996.
图腾艺术是人类社会早期普遍存在的一种艺术样式 ,在当今社会中仍可以看到它的遗迹 ,它与人类审美观念的发展演变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图腾艺术是艺术符号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对促进艺术独立起到关键作用。同时 ,图腾艺术的解体又进一步推动了人类审美观念由功利向非功利、由反美学向美学的过渡和转化 ,使审美走向完全自觉。从图腾艺术的发展和演变中 ,不难看到人类审美观念演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997.
i-值估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实例建立了估计i-值的概率方法。  相似文献   
998.
事实的客观性就内在地蕴涵着事实的主体性和客体性。“事实是表征物质世界客观存在和运动的具体状态、现实环节的概念”这一界说就内涵着事实的主体性,因为人的主体性活动本身就是“物质的各种实在形式和运动形式”中的一种具体形式。《论事实的客观性》实际上区分了事实的本体论意义和认识论意义并着重分析了其认识论意义,指出认识论意义上的事实是具体的、历史的、进入主体现实的求是活动范围的事物及其情况。问题的实质在于如何理解事实的主体性。笔者的观点是:不能把事实的主体性归结为事实“是人对事物的一种意识和断定”、“是人所把握的一种知识形式”。  相似文献   
999.
康德在丑面前的困境:“不快感”与纯粹丑在美的分析中的出现;丑与判断力先验原理之间的矛盾;崇高的分析对丑的掩盖。结论:康德在丑面前的困境实际是一种道德主义的困境,与其形而上学美学体系有关,也是旧辩证法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00.
反喻     
陈思炳 《领导文萃》2006,(10):53-53
如果有人说你“年轻了”,那说明你已经老了。如果有人说你“很老练”,那说明你还年轻。如果有人说你“现在轻松了”,那说明你已经下台了。如果有人说你“很会打扮”,那说明你不够漂亮。如果有人说你“夫妻现在真和睦”.那说明你俩曾有过裂痕。如果有人说你“很有派头”,那说明你不够联系群众。如果有人说你“很老实”,那说明你缺少魄力。如果有人说你“脑袋很灵活”,那说明你处事很圆滑。如果有人说你“朋友真多”,那说明你知音很少。反喻@陈思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