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64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91篇
理论方法论   28篇
综合类   365篇
社会学   18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
跨国公司在带领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同时,也在中国实施了一系列滥用知识产权的行为。我国《反垄断法》的出台虽然原则性地厘清了知识产权法与反垄断法之间的界限,并为在华跨国公司滥用知识产权进行反垄断法规制提供了基本的依据,但所涉及条文简单、缺乏明确界定、可操作性不强。因此,应继续完善《反垄断法》的相关条文或制订配套规定,统一执法机构和加强执法的力度,培养执法人才和创新执法方式,成立专门的反垄断法庭并建立知识产权滥用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92.
完善我国标准化法律制度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广泛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由于我国的标准化工作及其法制建设滞后,技术力量薄弱,已制约了经济技术发展。在入世之后,我国完善标准化法律制度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在标准化法制建设中要急需兼容WTO/TBT协议的相关规则,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对标准制定过程和技术标准许可使用中限制竞争的反垄断法规制。  相似文献   
93.
损害赔偿权是反垄断法中保障消费者利益的一项重要规定,反垄断法通过"间接购买原则"赋予消费者损害赔偿权的主体资格.为保障消费者利益,多数国家在损害赔偿中实行无过错责任,三倍损害赔偿或加征判决前利息的实际损害赔偿的惩罚性赔偿,并且在举证责任、诉讼费用等方面建立了有利于消费者权利实现的诉讼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4.
准确界定相关市场、市场支配地位及滥用行为对认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尤显关键。然而,现有立法对此的相关规定尚存缺憾,从而造成法律实务中欠缺可操作性和统一性。因此,在界定“相关市场”时,可效仿欧盟、美国等做法,引入合理的可替代性和需求交叉弹性这两个经济指标,并效仿使用“SSNIP标准”;认定“市场支配地位”时,对直接性推定指标作出定义性界定,并可借鉴德国做法,在反垄断主管机构与国家统计局间建立与市场份额相关的数据信息的义务性联系;判定“滥用行为”时,借助一般性评判标准并明确采用合理原则,同时,对列举的六种常见表现形式加以细化解释。  相似文献   
95.
与欧美国家普遍存在较长时间的实践不同,我国在制定《反垄断法》之初并未在垄断协议部分设置安全港规则,在新法修订过程中才加以补增。由于垄断协议与市场力量的联系存在特殊性,通过合理设定安全港规则的边界,能够较好地回应国内长期以来在反垄断执法与司法层面的分歧,降低法律实施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反垄断规制的经济合理性。由此,纵向垄断协议的分析模式出现了新的变化:安全港规则补充了新的合法推定,从而形成了“禁止+合法推定+豁免”的全新格局。在欧美国家实践不断变化、国内反垄断法律制度不断完善的背景下,优化我国垄断协议安全港规则需要排除适用严重限制竞争的核心限制行为,在适用过程中合理界定相关市场,科学确定市场份额,并给予安全港规则以拓宽和限缩的空间,使其得以随着市场变化而动态调整。  相似文献   
96.
根据2022年新修订的《反垄断法》,违反《反垄断法》且构成犯罪的行为人将被追究刑事责任,这对我国反垄断刑事责任制度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构建以垄断行为有限入罪为核心的反垄断刑事责任制度存在必要性与合理性。甄别各类垄断行为社会危害性的差异后可见,垄断行为有限入罪的适用范围应当包括横向垄断协议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在垄断犯罪的犯罪构成要件中,犯罪客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中的公平竞争关系;危害结果包括重大经济损害和反垄断损害;犯罪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犯罪主观方面是行为人明知所实施的垄断行为具有排斥市场公平竞争、损害消费者福利等危害结果,并希望这种危害结果发生的直接故意。在立法模式上,应采用法典模式,以契合我国的立法传统并实现反垄断刑事处罚与反垄断行政处罚的合理衔接。  相似文献   
97.
制定反垄断法,其目的是为了维护自由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制止垄断行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而这些目的的实现需要设立一个专业、权威、独立的反垄断法执法机构.  相似文献   
98.
99.
论反垄断法适用豁免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进行反垄断立法之际,有必要在理论上对适用豁免的范围进行界定,对该制度生成的理论基础予以揭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理论的更新,反垄断法适用豁免制度有所演变,在归纳其演变趋势的基础上进而构建我国反垄断法适用豁免制度,是完善我国反垄断立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0.
浅析我国反垄断法执法机构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反垄断法》的实施,其中反垄断法执法机构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通过分析国外先进的反垄断法执法机构的设置,能够为我国提供宝贵的经验来完善执法机构,以便为我国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