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68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43篇
人才学   8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50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364篇
社会学   42篇
统计学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我们的生活中,阐释像一张网,让人无处可躲.进而在不断的阐释中获取存在的理由与意义。很难想像当人类一旦对自己的行为停止阐释,还能有效地抵达思想,提升自身。然而,苏珊·桑塔格偏要反对阐释,殊不知她在反对阐释的同时也在阐释,阐释为什么反对阐释的理由,因而形成了一个悖论,但如果在阐释之前设置一定的定语,那么就是另外一种情形。苏珊·桑塔格当然为自己设置了定语,即她生活的那个时代僵化陈腐、墨守成规的  相似文献   
12.
林涛  裴迎钦 《决策探索》2004,(11):79-80
托马斯·杰斐逊被称为美国的民族之魂.他前后有60年的时间都在为美国的政治奔忙。他曾在上帝的祭坛上发过誓言:“永远反对一切对人类心灵暴虐统治的专制形式。”这句话概括了他曾经用毕生精力为之奋斗的信仰与精神。后来.这句话被镌刻在了美国首都华盛顿的杰斐逊纪念碑上,成了他一生的写照。  相似文献   
13.
《成他相续论》是法称著作中唯一一部不是专门讨论因明问题,而是站在唯识学派的立场上运用他的因明理论论证"他人心续"存在的论书。该论以及调服天所著唯一的印度人的注释梵文原本均已不存在,迄今为止的研究都以藏文本为基础。奥地利科学院亚洲人文历史研究所藏有一份该论典注疏的梵文残卷照相拷贝。这份写卷使我们第一次有可能体味法称《成他相续论》的梵文原文风貌。但该写卷严重残缺,仅存7叶片。根据这些仅有的资料,文章对该写卷的状况和内容做了描述,进行写卷的部分还原工作,并根据从该写卷中获得的新资料对前人研究作了修订。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3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指出,"要组织党员、干部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反复照一照自己","像焦裕禄同志那样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深入开展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全省民族宗教工作部门要自觉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按照总书记提出的"深学、细照、笃行"六字要求,大  相似文献   
15.
正彭真同志曾经说过:领导干部要做到多谋善断,决定问题要"八面树敌"。彭真所说的"八面树敌",自然不是要我们在为人处世上与人为恶、以邻为壑,把人际关系搞得十分紧张,而是告诫我们,看问题做决策  相似文献   
16.
民族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单一或者分散化机制,无法满足保护的要求。多元机制的构建,必须重视以民间法、宗教等为代表的传统知识,特别是传统生态知识,或者社会学所称的地方性知识、乡土知识。具体表现为国家法方面,制定以生物多样性保护法为基本法的法律体系,民族地区加强地方性立法;国家法、民间法、宗教的衔接方面,加强民间法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国家法的衔接,国家法对民间法效力的确认,民间法与宗教无力解决的事项,由国家法提供支持;继续发挥民间保护机制与宗教保护机制的作用,而不应该仅仅依靠国家保护机制。从而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代表的国家保护机制、以自然圣境为代表的宗教保护机制、主要规范为世俗意义上的民间法的民间保护机制等多元机制。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的话语体系中,反对两种民族主义的地位十分重要。它贯穿于中国共产党涉及民族工作的诸多文献中,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别是在革命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有着复杂的内涵和丰富的表现。改革开放以来,两种民族主义仍暗流涌动,且表现形式日趋复杂,但由于种种原因,两种民族主义的形式和逻辑没有获得与时俱进的权威性解读。鉴于反对"三股势力"工作的艰巨性,以及在网络社会崛起背景下两种民族主义隐蔽便捷的延伸性发展,我们有必要对新时期的两种民族主义作出更为清晰的科学阐释与政策界定。  相似文献   
18.
"檄"、"移"作为古代两种"意用小异,而体义大同"的文体,于两汉时期出现并称、混称现象。此现象的出现既是两汉一统下政治局势稳定及内部政务活动日益频繁的结果,更是二者文体功能不断扩展、丰富,"移"体文特殊文体表现方式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2013,(4):48-50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近年来,一些国家因长期积累的矛盾导致民怨载道、社会动荡、政权垮台,其中贪污腐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就要建立和完善不能贪、不敢贪的反腐机制,让腐败行为、腐败分子依法受到严惩。更重要的是,要让权力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中运行,使人民能够更为充分和有效地进行监督,这也是把权力涂上防腐剂,只能为公,不能私用。做到干部清廉、政府清白、政治清明,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相似文献   
20.
从中华民族族称由来的考释入手,论述了中华民族形成于帝舜有虞氏朝的历史过程.其最早的族称得名于舜的名字"华".汉朝以后,又出现"中华"一词.近代,民族一词传入中国,始有"中华民族"这个近现代民族学的规范族称.但其族体的形成则在此前约五千年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