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23篇
  免费   485篇
  国内免费   55篇
管理学   2169篇
劳动科学   72篇
民族学   370篇
人才学   397篇
人口学   86篇
丛书文集   5210篇
教育普及   1篇
理论方法论   841篇
综合类   7877篇
社会学   1080篇
统计学   460篇
  2024年   304篇
  2023年   1102篇
  2022年   273篇
  2021年   395篇
  2020年   370篇
  2019年   274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210篇
  2016年   296篇
  2015年   512篇
  2014年   1006篇
  2013年   856篇
  2012年   950篇
  2011年   1101篇
  2010年   1059篇
  2009年   1122篇
  2008年   1338篇
  2007年   1005篇
  2006年   988篇
  2005年   920篇
  2004年   738篇
  2003年   821篇
  2002年   734篇
  2001年   755篇
  2000年   555篇
  1999年   272篇
  1998年   146篇
  1997年   114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41.
从唐末至今 ,论者对晚唐诗大多持否定态度。反思这种带有明显历史惯性的批评现象 ,不难发现 ,不是晚唐诗缺乏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 ,而是其出现的异于此前诗坛的人生哲学、生活情趣、审美情趣、艺术思维和艺术风格 ,不仅使那些视文学为伦理、政治奴婢的封建文学观念批评者难以认同 ,也使那些对思想文化史发展缺乏认识和分析的批评者 ,难以理解出现在晚唐诗中的种种变化 ,因而导致千余年来的批评失误  相似文献   
42.
反思型教师教育的模式述评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反思型教师与教师教育运动中 ,涌现出多种教师教育模式。其中技术性反思模式、行动中和行动后反思模式、缜密性反思模式、人格性反思模式和批判性反思模式最具代表性。这五种模式各有优缺点 ,可以实现互补。因此 ,教师教育计划应该对五种反思能力的培养均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43.
后现代主义对教育评价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后现代主义是 2 0世纪末西方社会流行的一种哲学和文化思潮 ,其影响遍及各个领域。强调反思和批判精神、反中心和提升非理性、倡导多元化的方法论和提倡对以及淡化价值判断是其显著特征。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许多教育学者开始借助后现代主义的有关思想来审视教育 ,笔者通过对后现代主义有关思想的观照 ,展开由后现代主义引发的对当前教育评价研究有关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44.
混业经营已成为全球金融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坚持分业经营的中国金融业何去何从 ,各界争论激烈。本文在廓清分业与混业确切含义的基础上 ,对有关分业与混业的几个重要理论问题进行了辨析。指出 :混业有两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为全能银行制 ,这在我国是被禁止的 ;而第二种模式即金融控股公司模式我国并不禁止 ,是我国从分业走向混业的有效制度选择 ;混业不必然导致“利益冲突”,其风险也不一定大于分业 ,一国金融运行模式的选择必须根据其现实的经济金融条件。  相似文献   
45.
五四运动后的 2 0 -3 0年代 ,为使传统思想现代化和西方思想中国化 ,梁漱溟在推崇宋明理学的同时 ,吸收了许多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思想来完善自己的理论。但就总体而言 ,梁漱溟所做的理论探索和实践运作 ,有很大的局限性 ,与中国的现代化思想相去甚远 ,倒是更多地表现了保守、落后和空想的成分  相似文献   
46.
已经过去的2001年,是新世纪的第一年,也是“十五”计划的开局之年。我们国家是喜事多,好事多。7月1日,举国同庆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江泽民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为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随后,北京申奥成功,国足走向世界,上海成功举办APEC会议,紧接着中国又正式成为世贸组织  相似文献   
4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个奋斗目标,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48.
关于高校院系信息资源的现代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高校院系信息资源的发展趋势 ,提出了资料室转变运行机制、扩大信息来源、引入先进的软硬件设备、加快信息资源管理现代化建设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9.
张松泉  翁明 《浙江统计》2002,(11):23-25
一、富阳市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测评结果省、杭州市统计局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测评结果表明,改革开放,随着经济、社会的较快发展,富阳市已接近基本(初步)实现现代化目标,现代化程度在杭州地区七县(市、区)中处领先地位。省统计局测评2001年富阳市基本实现现代化综合评分为84.71分,在杭州七县(市、区)中排名第二。杭州市统计局测评2001年富阳市初步实现现代化综合评分达81.2分,基本实现现代化综合评分68.1分,在杭州七县(市、区)中均排名第一。省统计局根据《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 2010年远景目标》,结合三年来的经济…  相似文献   
50.
一、现代化标准的设定 现代化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转变过程,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现代化专家对现代化标准的设定与认识也不一致,但大多数学者认为,现代化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变过程,包括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国民素质、城市化水平、生活质量、文化价值观念等定性和定量多方面的内容。目前,国际公认的现代化衡量标准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