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80篇
  免费   531篇
  国内免费   68篇
管理学   702篇
劳动科学   48篇
民族学   196篇
人才学   105篇
人口学   24篇
丛书文集   4895篇
理论方法论   892篇
综合类   8138篇
社会学   608篇
统计学   71篇
  2024年   84篇
  2023年   305篇
  2022年   169篇
  2021年   274篇
  2020年   294篇
  2019年   274篇
  2018年   154篇
  2017年   266篇
  2016年   284篇
  2015年   497篇
  2014年   768篇
  2013年   724篇
  2012年   903篇
  2011年   1096篇
  2010年   954篇
  2009年   1015篇
  2008年   1218篇
  2007年   1019篇
  2006年   943篇
  2005年   817篇
  2004年   770篇
  2003年   645篇
  2002年   623篇
  2001年   468篇
  2000年   366篇
  1999年   232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105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传统认识论由于预先设定一个有待认识的对象,因而必然产生与之相对的认识主体,主客二分的前提使得认识论面临两大无法回答的难题:一是我们的意识如何超越自身切中在它之外的认识对象?二是存在于具体时空中的认识如何能够超越当下获得普遍性和一般性。胡塞尔致力于寻找不以非确定性为假定前提的出发点,他认为他在我们的意识生活中找到了这样的出发点,那就是对直观中所给与的东西的描述。通过本质直观的方法和"立义—立义内容"的认知结构,胡塞尔以一种全新的现象学的方式超越了近代唯理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认识论,感觉材料作为认识开始的地方在胡塞尔现象学里得到了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32.
人的本质是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马克思在这个命题上不断的探索,经历了一个反战的过程之后建立起了人的本质哲学理论。本文从“人的本质”这个概念的哲学含义出发,解析马克思人的本质哲学理论中人的类本质和人的现实本质。此外,本文还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科技三方面说明人的本质在现在社会的发展和作用。  相似文献   
33.
最近一段时间,习大大的一句话,激起了不少人的共鸣。在一场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年轻人不要熬夜。他在会议上讲到,自己担任县委书记时,常熬夜。"那个时候我年轻想办好事,差不多一个月大病一场。为什么呢?老熬夜。经常通宵达旦,最后感觉到不行,这么干也长不了。先把自己的心态摆顺了,内在有激情,外在还是要从容不迫。""不要熬夜"的劝勉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少网友纷纷上网  相似文献   
34.
刘林平在《反事实、控制变量和文本———对定性研究的反思》一文中指出,由于没有处理控制变量来解决反事实问题,以“诗性语言”和“个案研究方法”为特征的定性社会学研究存在着“根本性缺陷”。本文则认为,刘文对定性研究的批判意见一方面源于对某些关键概念的模糊界定,另一方面源于在特定的概念框架下所导致的循环论证。相对于定量研究来说,定性社会学研究并不具有较低的知识地位。  相似文献   
35.
36.
自然科学的知识的获取是从寻找规律开始。异于自然科学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的获取是否也是从寻找规律开始呢?这需要首先搞清楚人文社会科学中是否存在规律。亨普耳作为逻辑实证主义的最后一人,主张人文社会科学中存在普遍规律。他提出将“覆盖律”运用于历史解释,引起了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界大范围的争论。本文从亨普耳的“覆盖律”解释模型入手,以规律-规则-对规律的修正为线索,试图找出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37.
张涵从接受美学、社会学、系统论和美的生成说的角度 ,把艺术看成一个系统、一个历史过程 ,从艺术创造、艺术作品、艺术欣赏的有机联系中考察艺术的本质 ,从而得出审美特性为艺术的本质属性的结论。这一结论无论从艺术原理看 ,还是从艺术实践看 ,都显示出较大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8.
反致制度存在的基础及其前景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际私法领域 ,反致制度是颇有争议的问题 ,这一问题不仅具有理论价值 ,而且对于完善我国相关立法 ,加强国际法律直辖与合作方面更具有实际意义。本文本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评价了反致存在的基础、运用反致导致的正面效果和存在的弊端 ,以及反致在当代的发展趋势。在此评价的基础上 ,为我国国际私法采用反致理论及其使用反致所涉及的相关问题提出了可供参考的意见。  相似文献   
39.
由美国国家利益及其全球战略决定 ,美国卵翼下的的“台独” ,将是 2 1世纪中国的心腹大患 ,“台湾问题”将成为对中国国家意志的最大考验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