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3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20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9篇
丛书文集   139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212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 毫秒
101.
"瞄而不准"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扶贫行动的固有弊病。要修正目标瞄准偏差,需要对民族地区的反贫困目标瞄准机制进行重构。本文在客观评价民族地区反贫困目标瞄准机制的基础上,依托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地理、人文特性,提出从四个方面融合地域特性建构其反贫困目标瞄准机制:提高民族地区的贫困线标准;在穷人识别设计中引入土地指标;在穷人界定与细分标准中引入性别敏感指标;建立容纳穷人参与的穷人识别机制。  相似文献   
102.
103.
104.
澜沧是连片特困地区(滇西边境山区)的国家级贫困县,区域性贫困问题严重使连片开发成为该县扶贫开发的主要策略。2010年启动的拉祜族聚居区综合扶贫开发项目则成为该县连片开发资源整合的最大平台。在统一规划下,拉祜族聚居区综合扶贫开发整合了各类扶贫资金,也实现了专项扶贫项目间的良性互促并形成反贫困合力。资金整合渠道多元化、基础设施建设连片化、扶贫产业发展规模化是连片开发资源整合的主要成效。但受多重因素影响,资源整合也面临资金整合难度大、扶贫项目结构不均衡、产业扶贫带动增收效果弱、扶贫项目监管薄弱等问题。应从省、市层面统一规划扶贫资金整合,从跨区域视角规划产业扶贫布局,增强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程度,加强对乡(镇)政府实施扶贫项目的监管等方面提升澜沧等连片特困地区片区县的扶贫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05.
信息作为一种资源,一种财富,在现代市场经济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与作用。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农村一系列反贫困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农村贫困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农民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因此,如何加强贫困地区对于经济信息的开发与利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6.
从 1978年到 1998年的 2 0年间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农村贫困人口已从 2 .5亿下降到 5 30 0万人 ,创造了国际社会反贫困的奇迹。但是要在本世纪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并且在国有企业实行战略性改组过程中 ,逐步解决下岗再就业难题 ,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就农村而言 ,剩余的贫困人口 5 0 %以上 ,集中在中西部自然、生态环境恶劣地区 ,有些地区甚至缺乏基本的生存条件 ,脱贫难度大。就城市而言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转换 ,出现大量企业职工下岗 ,使城市贫困人口呈扩张之势。一个国家 ,当人群贫富差…  相似文献   
107.
贫困是我国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反贫困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新农合不仅能够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而且能有效降低农村的贫困发生率。当前,我国新农合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限制了其反贫困功能的发挥,主要表现在农村居民大病医疗支出负担较重,部分居民面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方面。今后,应进一步完善新农合,以推进反贫困工作的顺利进行:一是要实施"医保靶向瞄准扶贫",重点瞄准农村老年人群和重特大疾病人群。二是要完善报销比例,确保医疗保险资金向重大疾病倾斜,逐渐扩大药品报销范围。三是完善补偿方式和结算机制。  相似文献   
108.
阮敬  纪宏 《统计与信息论坛》2009,24(11):29-33,39
在现有亲贫困增长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中国经济现实发展状况剖析亲贫困增长的类型与内涵,厘清亲贫困增长的研究思路,从贫困缓解、收入不平等和经济增长三者的关系出发,提出亲贫困增长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建立基于收入分配效应、经济增长效应和贫困线变动效应的亲贫困增长分析矩形模型,并对该模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进行了探讨和拓展,以期完善和修正中国的亲贫困增长理论和测度方法。  相似文献   
109.
贫困的复杂性与多变性为不同研究视角提供了理论构建与实践检验的时空场域。围绕着贫困的性质、动因及治理形成了各具特色但又相互关联的研究理路:"经济溢出"视角将贫困视为低水平的发展,认为区域经济的增长能够通过涓滴效应提高民众的收入水平,带动该区域整体实现反贫困;"社会公平"视角将贫困视为对受贫者的不平等待遇,从群体的自身素质及社会网络中寻找贫困的动因与治理方式;"政策实践"视角则将贫困视为政府公共物品的供给不足,从扶贫政策的项目内容、瞄准机制与资金绩效等环节对反贫困政策实践进行绩效评估与改进修正。基于上述视角的评述,这里提出一个可谘反贫困本土化研究的新理论视角,即"国家治理"视角,建议从扶贫理念、制度安排和官僚组织运行三个层面观察国家所构建的"反贫困"社会改造工程,探索扶贫背后的国家治理理念、国家-社会关系以及国家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110.
在借鉴人类发展指数、绿色增长测度指标体系和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方法的基础上,将绿色发展与减贫融为一体构建度量绿色减贫的新方法,即4个一级指标27个二级指标组成的绿色减贫指数,对贵州省绿色减贫进行评价研究发现:贵州省绿色减贫指数在全国11个连片特困地区处于中下水平,其涉及的三个片区绿色减贫指数在11个片区中排名最后;贵州省扶贫开发在绿色成效上的表现优于减贫成效,其绿色减贫指数四个一级指标的表现在空间分布上呈东北部和东部高于东南部和西部的特点。贵州扶贫要积极探索绿色产业化、产业绿色化和生态资源交易市场等途径,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强区域联动协调,并将绿色减贫纳入到贵州省贫困县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