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3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20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9篇
丛书文集   141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214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71.
郝君富 《人口学刊》2020,42(2):68-79
女性老龄人口特别是丧偶者面临更高的老龄贫困风险,老龄化背景下如何向更具脆弱性的丧偶独居女性老龄人口提供老龄收入保障,帮助其实现反贫困的目标是各国公共政策制定者面临的一项长期重要的挑战。遗属养老金的受益作为派生养老金权益的重要内容有利于阻止贫困和平滑消费,是帮助丧偶独居女性老龄人口反贫困的重要手段,世界各国普遍将其纳入强制性社会保障体系。但遗属养老保险制度可能带来对女性就业参与的不当激励,不公平的社会再分配效应及养老金财务支出负担增加等不利经济影响。对世界上30个主要国家和地区遗属养老保险制度机制设计的比较研究表明有必要通过良好的遗属养老保险制度机制设计来实现其阻止贫困的重要作用,尽可能降低其可能的负面经济影响。本文建议主要包括:合理确定遗属养老金的受益水平以切实满足遗属的生活支出需要;严格限定被保险人需满足的养老金缴费条件;严格限定受益遗属需满足的受益条件;加强遗属养老保险与老龄养老保险制度的立法衔接等。当前我国遗属养老保险制度是明显缺失的,未来我国在建立遗属养老保险制度的过程中有必要借鉴国际经验,优化机制设计,在充分发挥遗属养老保险制度对于丧偶女性老龄人口反贫困作用的同时将其潜在的负面经济影响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72.
中国扶贫实践中出现的"贫困户生计能力提升不足"倾向源于可持续生计框架与现代贫困观念之间的冲突,而"社会参与"则为解决冲突提供了一种可能。2020年后,面对新的贫困现象和贫困结构,"参与式"反贫困理念能够通过社会参与链接可持续生计框架和现代贫困观念,在贫困治理过程中充分体现贫困者的参与性,形成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提升个体或家庭改善生计系统的能力,使其摆脱困境、规避陷入贫困的风险,进而形成权利-义务相平衡、对城市和农村具有包容性、常态化、可持续的贫困治理策略,使全体社会成员实现不虞匮乏的生活。  相似文献   
73.
作为一种整体性存在的历史实存,贫困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贫困也由此跨越纯粹的经济存在,成为一种深刻复杂的文化现象。在民族地区反贫困的制度设计中,如若未能充分考虑地方性文化的特殊性,是难以实现蕴含着现代生产力在民族地区的展布的。尊重地方性文化,充分调动贫困社区的社会参与,是消除民族地区贫困的一个重要前提。通过文化认同机制建构起来的集体式发展方式,应该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和经济发展的有效机制。坚持发展民族教育,提高民族地区贫困人口的可行能力,不仅是消除民族地区贫困的根本保障,也是民族地区发展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74.
苏北是江苏省贫困人口的主要集中地区,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是江苏省实现反贫困目标的重要举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可以有效缓解贫困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小规模经营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矛盾,提高其组织发展能力。但是由于苏北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参与农村反贫困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参与苏北农村反贫困工作的成效,因而需要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以实现苏北反贫困的目标。  相似文献   
75.
我们必须承认贫困存在于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评价社会贫富经济水平的标准,是因国家的不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这种差异还可能出现在不同的社会团体和不同的历史时期内.与水有关的指标可以被用来定义贫富程度,这种定义方法涉及界定什么以及如何界定,而且在宏观和微观的分析中,这种定义方法会由于对人口的社会阶级和分类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标准,所以还有待对贫困的指标进一步界定.  相似文献   
76.
中国农村反贫困面临困境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耀武 《兰州学刊》2008,(2):100-10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反贫困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当前反贫困面临突出的困境,表现为减贫效用递减、制度治一理滞后、瞄准机制失灵和漏斗效应明显。如何着眼多维视角,立足强化公共服务,在剖析贫困人口结构变化基础上,引入有限福利制度,从而突破反贫困的困境,对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7.
秦其文 《阴山学刊》2008,21(2):70-75
新时期的反贫困实践,不仅要注重物资、资金、技术、教育、文化等反贫困,更要通过贫困者自身思想观念素质的提高,重视思想反贫困,即坚持以人为本,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改变思想观念入手,唤起贫困者的脱贫思想意识。使贫困地区的人由靠天吃饭,靠救济生存,安于贫困逐步向积极开拓进取,勤劳致富,提高脱贫致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转变。  相似文献   
78.
目前,在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农村劳动力转移等背景下,民族地区农村家庭养老和自我养老的功能逐步弱化,需要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从理论上来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反贫困作用主要体现在制度模式、制度设计、制度实施等环节中。民族地区积极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在预防和缓解农村老年贫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与制约因素。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加快实现人群全覆盖,建立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加大中央财政投入。  相似文献   
79.
为了进一步多解决我国农村的贫困问题,根据党中央的决定1994年5月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用七年时间基本解决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而今,这个目标实现了,1999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3000万以内,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到52.5%,生活总体步入小康。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