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9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38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11篇
丛书文集   320篇
理论方法论   34篇
综合类   517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41.
《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中有(■)字,学界尚无说。通过考释可以认为,它是个从■■(■)声的形声字,就是《尚书·顾命》中之“瞿”字。本来所指可能是一种戚钺类兵器。  相似文献   
842.
843.
杜牧古文创作主要包括议论国家用兵大事、关注国计民生、参与党争、干谒权要、阐述其诗文创作观点等方面,功能在于报效国家,实现个人政治理想;党同伐异、通过干谒权要转变自己不利的政治命运,改善个人及家庭生活状况;阐述自己诗文创作观点表达其不合流俗的务实文风。  相似文献   
844.
天问子 《老年人》2008,(10):38-39
《尚书》原称《书经》,也可称作《书》,属于“四书五经”中的“五经”。它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历史文献,是第一部用文字记载的中国上古史,保存了若干殷周时代的历史文件和原始材料。《尚书》对于上古史的记载,分为虞、夏、商、周四书,共58篇,各有篇名,记载了公元前841年至公元前682年的历史。但整个《尚书》的历史记载,除了最后一篇《秦誓》以外,都没有年月记载。虽然如此,它还是从公元前21世纪的尧开始,依时代先后,把这一部中国的上古史留给了后人。  相似文献   
845.
《洪范》是《尚书》中反映殷周之际政治思想成就的一篇重要文献,自汉代至清末,它都是《尚书》学研究的中心。刘节于1928年发表的《洪范疏证》一文,大胆怀疑传统看法,将《洪范》成书下推至战国晚期,这极大影响了《洪范》学、《尚书》学和中国古典政治思想的传承与新诠。丁四新教授的新著《洪范大义与忠恕之道》,重续汉儒和宋儒的《尚书》学传统,以新的材料、新的视野和新的方法来论证《洪范》为周初作品,进而挖掘《洪范》本身的治道哲学内涵,在《洪范》著作年代考证、大义阐发和经学方法上都取得了重要突破。是《洪范》研究重回“中国立场”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846.
古代散文的多向流程是战国那个特殊的时代奠定的,在南北朝时散文的文体与风格基本定型,主要是指散行单句式的散体文和骈偶化的骈文.中唐,韩愈倡古文则开始了古代散文的嬗变时期.这里,散文家的趣味和批评家的理论关注对古代散文传统的确立与嬗变产生了深刻影响,而古代散文传统的嬗变具体表现为韩愈所倡的古文,三袁所倡的性灵之文和桐城派的古文.从韩文到桐城派古文,后者并不是前者的简单回归,而是韩文和三袁之文风格的整合,从而体现出一种新的风格.  相似文献   
847.
沈亚之是唐代中期著名的文人,他的才名和文学创作在当时的文坛和社会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作为中唐“古文运动”的一名得力“干将”,沈亚之的散文创作是应该也必须要得到正视的。沈亚之的散文创作具有“立意新远”、“情真”、“简约”、“略貌取神”的独特风格和较高的成就,通过对沈亚之文学思想、创作主张与散文特色的深入研究与探讨,可以使我们在更深层次上更全面地了解唐代古文运动及其文学创作的整体风貌。  相似文献   
848.
由于文献久晦,元代陈绎曾的文章学观点颇为学界忽视。其相关论述主要集中于近年重出的《古文谱》、《古文矜式》和《文说》当中,涉及文章本体论、修养论、创作论、文体论、风格论、鉴赏论等诸多方面,见解深刻,体现了鲜明的元代文化特征,堪称元代文章学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849.
目前国内使用面较广的朱振家本<古代汉语>教材在注释方面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有少数注解不合情理,与文意相扞格;二是教材内部有自相矛盾现象,使人无所适从.建议再作修订时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850.
宋娟 《北方论丛》2005,(2):62-65
古文运动与科举制度的出现有共同的历史背景.唐代古文家对科举考试中的时文多有批评,但实际上古文家与科举考试有着相违与相依的双重关系.从宋代起古文渐渐在科举考试中发挥作用,"唐宋八大家"的出现正反映着古文与科举的这种双重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