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9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38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11篇
丛书文集   320篇
理论方法论   34篇
综合类   517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文化意识在古文英译中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为保留源语文化特色、避免文化冲突 ,译者必须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  相似文献   
852.
探讨了古文英译的翻译技巧,内容包括词类、成分、语态、正反等的转换。  相似文献   
853.
张高评教授研治《春秋》《左传》四十余年,出版相关专著九种,发表论文八十余篇。前三十年,张教授大抵着力于《左传》文本之探讨,先后从古文义法、以史传经之视角,考察《左传》之文学价值,以及《春秋》书法之运用;近十年来,张教授掌握属辞比事之要领,诠释孔子《春秋》之微辞隐义,对于中国叙事传统之脉络,尤有正本清源之提示。为传播学术,沾溉后学,特就《春秋》学一题访谈张高评教授,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54.
《尚书》经典中蕴涵丰富的宗教哲学思想,文本所涉天命、鬼神、上帝、群神、神人等与"神"直接相关之思想概念与哲学范畴,是建构《尚书》"人神观"与先秦宗教神学思想体系不可或缺之内容。《尚书》文本论"神"与论"人",既弥漫着强烈的神性意识,亦具有浓厚的人文精神;所论人神关系内容,蕴含天人关系、天神关系和天祖关系,是天、神、祖、人、上帝之间立体融合。《尚书》"人神观"反映了殷周之际思想世界复杂之人神关系图景,体现了"人本"与"神本"并行发展之态势,展示了"人神同构""天民一体""神人不二"与"天人合一"之理论特征,彰显了中国古代社会以"神道设教"和"人道设教"为特质的历史文化思想面相。"神本"向"人本"转向之观点,并非完全真实反映历史发展轨迹与状态。"神本"与"人本"、"神道设教"与"人道设教"在中国历史文化进程张力中并行发展且互为补充,并成为社会稳定与人心安定的重要教化之道。  相似文献   
855.
856.
赵均强 《唐都学刊》2012,28(2):43-49
雷依群《东汉关中学派述展情况,认为其说论》一文认为,东汉时期关中地区曾经出现过一个影响深远的关中学派。对此提法,笔者看法不同。故从东汉儒学形态等四个方面综合考察东汉关中儒学的发并不成立。  相似文献   
857.
明中期,为矫正时弊,拯救吴中文学传统,吴中士人发起一场规模浩大的“古文辞”运动。这场运动重视学植,既师古又师心,强调作品应抒发作家的真情实感;但终因阵营松散,取法不一而失败。“古文辞”运动与七子复古运动不同,它与政治无甚关系,更注重个性与情感的张扬,但其组织、观念皆比较松散,不能构成一个真正的文学流派。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却对公安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58.
郭泰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家世贫贱,早孤。就成皋屈伯彦学,三年业毕,博通坟籍。善谈论,美音制。乃游于洛阳,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重京师。性明知人,好奖训士类。身长八尺,容貌魁伟,绣衣博带,周游郡国。后闭门教授,弟子以千数。其奖拔士人,皆如所鉴。  相似文献   
859.
韩愈、柳宗元在中唐时期倡导的古文运动,为中国散文史增添了亮丽的色彩。它的兴起,与进士科举密不可分,进士集团或阶层构成了古文运动勃兴的坚实基础。韩愈策略地利用科举行卷来倡导古文,改革弊政,是符合当时历史趋势和文化实际的。古文运动虽在晚唐五代时走向衰落,但并未绝响,它对后来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60.
在明末"性灵"文学思潮趋于衰颓,清初古文复兴的大潮中,汪琬倡导文本六经与盛世之文,其古文根柢六经,崇尚法度,追求昌明博大之趣,堪称"清文"的开山.然其嗜引经传之语,斤斤于法度,乃至援八股文法入古文,创作上也存在不少弊端.总体以观,汪琬古文代表着清初古文发展的潮流,并对清代古文的发展演变与理论建构,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