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65篇
劳动科学   4篇
人才学   8篇
丛书文集   167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275篇
社会学   2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71.
曾达 《当代秘书》2003,(9):4-4,7-9
据报载,某市人民政府在安排布置下属单位2002年年度考核工作时,按照往年的惯例下达一个专门的文件,文件将该市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纳入考核单位的范围。此事经媒体披露后,在2003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遭到法学界部分专家代表的异议和批评。  相似文献   
72.
同案同判已成为人们判断司法是否公正的一个标准,人们不能容忍同案不同判的结果。从同案同判的意义、认定,以及同案不同判的解决机制入手,阐释同案同判的法理问题。  相似文献   
73.
人民法院是国家对社会进行管理的机关之一,也应当进行社会管理创新,这是新时期法院工作的需要,是能动司法、公正司法的需要。人民法院通过创新社会管理能够更多化解社会纠纷,既实现了法律效果,也实现了社会效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但人民法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不能乱动,要立足于审判工作,并且注意遵循司法的规律,不能逾越法律底线,应达到化解纠纷,实现公平正义的目的。  相似文献   
74.
人民陪审员制度能让普通公民协助司法、见证司法、参与司法,充分体现人民主体地位和司法民主功能,但在司法实践中长期存在"陪审专业户"问题,妨碍了民众的平等参与,违背了法定的程序要求,也不利于实现司法公正。为此,应利用信息化手段完善随机抽取的方式,细化随机抽取方式的法律规定,加强对随机抽取方式的监督,以有效解决"陪审专业户"问题,进一步促进司法民主。  相似文献   
75.
《南都学坛》2017,(2):83-87
公正是司法的核心内涵特征,司法公正是法治社会、法治国家和法治司法的法治生命临界线;公正司法是司法公正的核心路径,既要积极追求司法公正目标,又要追求公正的司法价值,还要主动避免司法不公正。司法独立前置制度保障,司法中立确立原则立场,司法被动归类于内在属性,司法公开透明形成技术标准,司法职业铺设专业路径,司法程序发挥规则保障功能,司法裁判履行确定和判断职责,司法权威确定效力目标,共同促进、共同维护和共同发展"公正"司法的公正品质。  相似文献   
76.
在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下,由于电子社交媒体的普及,出于维护司法公正的考量,理论界与实务界均应该重视如何规范法官使用电子社交媒体的问题。借鉴美国司法经验,完善我国法官使用电子社交媒体的相关制度,首先从现实出发,应该允许法官使用电子社交媒体与他人保持联系,但不得用其与正在审理的案件中的律师与当事人进行私下联系;其次为避免法官独立、公正裁判受到质疑,即便与言论自由的权利冲突,法官也不得在电子社交媒体上对正在审理程序中的案件进行评价;再次对于已决案件,为维护司法标准的统一、促进专业研究学习,以不损害司法公正为前提,法官可以在电子社交媒体上对其进行恰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77.
《南都学坛》2016,(6):70-74
司法的第一要义是追求公正,公正是法治社会、法治国家和法治政府的生命线。司法公正是公正司法的核心追求目标,既要运用公正程序司法,又要追求公正的司法结果,还要避免司法不公正结果。法官角色总体构成主体保障,立案法官奠立前置程序,取证法官构筑关键步骤,审案法官成为求真环节,判案法官落实法律裁判,执行法官发挥救济保障效用,共同制约司法权力,共同建构司法公正,共同追求司法正义,共同铸造公正的法治共同体。  相似文献   
78.
随着各行业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我国司法系统在面对时代的剧烈变化时,展现了对智能化建设和司法改革的魄力与决心。人工智能可以在“类案类判”和“及时公正”等维度促进可视化的司法公正,但同时也在与司法活动交叉结合的过程中产生了诸如数据算法缺陷弱化公正基础、技术的价值中立性无法真正满足公民个案公正的诉求、技术的工具性消解司法公正本意的风险。为应对以上风险,可以采取大数据与算法规范、制定人工智能融入司法的伦理规范以及将法律论证嵌入司法人工智能系统等措施,在展现司法人工智能优势的同时,实现司法公正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79.
《学术界》2011,(2)
司法公正与法治建设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法治论坛和第三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颁奖大会25日在京举行。在第三届中国法治论坛上,学者们围绕司法公正与法治建设的主题,从司法改革中透视中国未来的法治进程,肯定了深化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对推动政法事业全面发展进步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0.
沉默权是刑事诉讼中被追诉人的一项重要权利,被追诉人可以对追诉人的讯问保持沉默而不被强迫自证其罪,西方大多数国家在刑事诉讼中采取了沉默权制度。我国应借鉴国外的经验,加强立法确立沉默权制度,以完善我国刑事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