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98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11篇
社会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王弼《周易注》突破了汉儒阴阳五行宇宙观下"占验灾异"与"推象通辞"的"象数",主张"随义取象",注重卦时与爻变,以自身玄理下新的象数,代替了汉儒烦琐推衍的旧象数,纠正了汉易"义理出于象数"的颠倒思维。王弼《周易注》对汉易象数突破的核心,不在一卦一象的解释,亦不在所谓不论"互体""卦变"等具体的技术操作层面,而是在于整个理论基础与思维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82.
<易经>的产生和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从占卜吉凶祸福到认识万事万物,从阴阳概念的产生到八卦的创成,再从八卦推演到六十四卦,是一个循序渐进、一脉相承、逐步发展、日臻完善的过程.其时可长达四、五千年的悠悠岁月.关于<易经>成书之时代问题,有两个毋庸置疑的可靠渠道:一个是从发展演变达数千年之久的数字易卦中,来探寻八卦的起源和易经的来源问题,其时至于西周晚期;一个是从<易经>自身的卦爻辞中,来捕捉和推断<易经>成书之确切年代,其时大约为周宣王时代.  相似文献   
83.
《泰》、《否》两卦辞"小往大来"、"大往小来",是理解《泰》、《否》两卦的关键,历史上都是以乾坤阴阳的性质来的解释;但如果深入思考,"小往大来"、"大往小来"还体现了思维的不同走向,即由特殊到一般和由一般到特殊的不同走向,而这正是反映了先秦思维发展的逻辑顺序。卦序中由《泰》到《否》以及《周易》六十四卦序的安排不是任意制定的,而是这种思维发展的逻辑顺序的反映。  相似文献   
84.
试论《周易》复卦的返璞归真智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望书  王宏 《云梦学刊》2011,32(3):77-79
《周易》复卦中蕴含着返璞归真智慧,描绘了不同形式的回复自然本真之态,并试着通过对其卦爻象、卦爻辞的解释,探讨复卦叫人信守自然之道的哲理,以便人们能效法复卦,顺道而为,远离胡作非为,增进天人和谐。  相似文献   
85.
《周易》是凝结着历史经验、道德感悟、天人智慧和民族情感的一个形式系统,本身具有跨文化的特质。对这个形式系统的释义和研究,历来是纵向多而横向少。本文尝试从心理原型的角度对《周易》进行解读,以期能够给予流行理论以借鉴资源和深刻启示,有助于使原型理论本身得以丰富和宏大。  相似文献   
86.
蔡飞舟 《国学学刊》2023,(1):36-42+137+2
帛书《二三子问》“精白”一词凡六见,分属二章中。“龙大矣”章所见“精白”二处,皆取乾象;“根亓北”章所见“精白”四处,皆取艮象,尚秉和先生《焦氏易诂》艮为光明说于兹可得新证。至于乾、艮之所以皆有“精白”象,实因艮之一阳本从乾来,此自《二三子问》孔子论《谦》语及世传《谦》彖可知。艮本乾阳而与乾同有“精白”象,此卦变说之权舆也,汉儒言卦变者,可溯诸此。  相似文献   
87.
郑薇 《阅江学刊》2023,(5):160-166+175
在网络文学快速发展的今天,版权保护一再遭遇各种新问题。江南的《此间的少年》作为中国网络文学首次十年盘点的“十大最佳作品”之首,因涉嫌侵权和不正当竞争,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版权保卫战。“金庸诉江南案”的意义不只是一位传统作家公开表示对网络侵权者的态度,实际上也为网络文学版权保护的深入和细化提供了一个可供参照的鲜活案例。作为“同人作品第一案”,其判决和相关争议,以及著作权保护范围等问题,都有值得深入思考和探讨的空间。关于作品相似元素属于“表达”还是“思想”的判断,对类似同人小说的侵权界定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88.
《归妹》卦媵婚制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媵婚是商代至西周春秋时期诸侯贵族之间盛行的一种婚姻现象,通过对《归妹》卦卦爻辞与《春秋》、《左传》、《诗经》等文献的参互考证,对爻辞进行了正确阐释,认为《归妹》卦反映了当时媵婚制的实际情况,其爻辞揭示了媵婚制的某些鲜为人知的特殊礼制习俗。纠正了对《归妹》卦某些爻辞的误读现象。  相似文献   
89.
要阐明易经八卦与莱布尼兹二进制的关系,首先必须搞清楚什么是“二进制算法”、什么是“电子计算机的理论基础”。周易的阴阳符号不同于二进制算术符号,阴阳卦来自奇偶卦,原意就是奇一偶二,不能解释为阴0阳1;“伏羲八卦”并没有数学上的。概念,八卦与六十四卦从来没有建立数字排列顺序和运算规则;易经阴阳爻与六十四卦的系列根本上并不是数学的计数制,没有“逢2进1”的进位规则,更不具备基本的算法。因此,在数学意义上,不能够说易经八卦(及六十四卦)是二进制。现代电子计算机的基础理论是二进制代数即逻辑代数与二进制逻辑电路;另一方面,“易经八卦”的生成模式,是阴阳奇偶哲理“一分为二”的玄学推演,而不是数学的二进制算法,它跟逻辑代数的运算操作没有任何关联。因此,没有理由认为“易经八卦与六十四卦”是电子计算机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0.
夏禹时代是尧(唐)舜(虞)禹(大)及夏王朝时代,其时大约为距今4300—3700年。此一时代,在考古学上谓之龙山文化后期和二里头文化时代。夏禹时代之占卜易卦,需要深入探讨的有两处:一个是陶寺遗址出土的朱书"文"字扁壶及其铭文中的占卜易卦;一个是二里头遗址中所发现的卜骨现象和数字符号。作为单个数字的出现,如舞阳贾湖出土的时为8000年前的一个"八"字,西安半坡遗址出现的6000年前的"╳"(五)字,仅可作为一层意思。到了陶寺遗址中出现的4000年前的"O一∧一"(日一六一),几个数字符号连用且又和文字符号并署,由此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数字易卦。这一征象表明数字易卦作为完整的单卦,发展到此已树起了一座可资确证的里程碑。而到了二里头文化时代,则出现了一、二、三、∧(六)、十(七)、(八),即大多数的单个奇、偶数都出现了。这又一变化,不禁使人联想起由奇偶所组成的阴阳卦画,并可由此去探寻其卦画符号之渊源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