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21篇
  免费   198篇
  国内免费   34篇
管理学   1268篇
劳动科学   46篇
民族学   138篇
人才学   172篇
人口学   16篇
丛书文集   2014篇
理论方法论   372篇
综合类   3403篇
社会学   521篇
统计学   103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38篇
  2015年   234篇
  2014年   494篇
  2013年   431篇
  2012年   395篇
  2011年   521篇
  2010年   451篇
  2009年   479篇
  2008年   1507篇
  2007年   900篇
  2006年   347篇
  2005年   323篇
  2004年   271篇
  2003年   218篇
  2002年   184篇
  2001年   198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王守仁的“心”学虽然最终导致了唯意志论,绝对地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其闪光点也正是他看到了人的“灵明”──意识在指导人的行为规范以及改造世界方面的重要作用。他的心学体系的建立,阐明了人是最高存在的思想,对于打破长期的理学禁固.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92.
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和信息网络化的现实给高等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应对挑战的策略抉择是 :多元存在 ,一元领导。  相似文献   
993.
2006年第5期《读书》杂志发表了旷新年先生的《“当代文学”的建构和崩溃》一文,在学术界引起了较大反响。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的博士生们围绕旷新年先生的文章所论及的问题以及文章中所透露出来的学术价值观念分别从学术史、思想史、文化史等视角进行了批评与反思,本刊特选发其中4篇以飨读者,以期引起更为广泛、深入的讨论与争鸣。  相似文献   
994.
人道主义的追问是一种思想的冒险:因为追问人道主义意味着要追问人的本性,而追问人的本性就必须从形而上学对人的规定着手。对于形形色色的人道主义的形而上学特性,海德格尔进行了人道主义的批判,从而显现出人的本性:人是存在的邻居。  相似文献   
995.
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科学预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醒民 《学术界》2008,5(2):15-34
科学需要言明的或未言明的预设,在科学中确实也存在这样的预设.本文论述了数种类型的科学预设:科学世界观、科学信念、科学传统、科学方法、科学基旨和指导原则等.最后围绕"科学预设为真吗?"和科学中的形而上学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996.
本文从外资并购我国境内企业的特点出发,探讨了我国对外资并购的反垄断立法的必要性,分析了我国对外资并购的反垄断立法存在的缺陷,提出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对我国现行有关外资并购的法律规制进行整合,完善我国对外资并购的反垄断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997.
关于日本文学和世界文学在当代的具体关系.可以梳理出三条线:第一条线上的日本文学,代表人物是谷崎润一郎、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第二条线具有将世界文学转化成日本文学的性格,如作家大冈升平、安部公房、大江健三郎等;第三条线,也可称为"村上春树、吉本芭娜娜"线,是全球亚文化天下一统时代的代表性文学.为思考所谓世界文学的定义,可以先考虐一下世界语言.文学要借助某个国家几种语言中的一种才能够存在.但实际上文学家们都还梦想着能有一种世界语言.20世纪世界文学所面临的最大课题,就是重新彻底地思考自己文化的问题、文明的问题.这或许可以最终以关乎世界语言构想的方式,成为参与世界文学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998.
1980年代以来的女性电影完成了一个从性别自觉到文化自觉,从潜意识场景到历史场景,从成长的神话到生存的寓言,从差异性的苦恼到差异性的维护,从电影主题的女性自觉到电影语言的女性自觉,从造型表现主义到静观写实主义的转变。这个转变一方面是女性意识日益深化并世俗化的结果,另一方面则是女性社会文化空间的初步建立。女性电影的生成不仅仅是一个基于性别政治的文化实践,同时也是基于民族/阶级/代际政治的影像建构,在一个复杂的意识形态体系中对于性别政治的突出,往往成为主流文化遮蔽其他文化冲突的有效途径,中国的女性电影在与主流文化的对抗中也是一个共谋的角色。  相似文献   
999.
昆德拉认为,小说考察的不是现实,而是存在,这是小说存在的唯一理由。小说通过对建立在关键词基础上的假想人物的深思,对存在进行勘探,不断发现和展示存在的新的可能性。为了抓住存在的可能性,小说的智慧通过幽默把世界揭示在模棱两可之中。在小说的世界中,不存在唯一的真理,只存在对叙述、细节和多样性的欣赏。昆德拉的这种小说观,展现了与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不同的、对存在的另一种言说和另一种声音。  相似文献   
1000.
自由理念和纯粹原则的"实在性"问题直接关系到先验存在形式在康德哲学中的地位和作为科学的形而上学可能性的前提:首先,这样的"实在"不可否定,它是"自我"与世界如此被区分的必然;其次,这样的"实在"就是人的"此在"过程的真实,它不但是自然的,而且是自由的;第三,这样的"实在"含义区别于普通理性下的经验对象存在,它是关于智性存在的肯定判断,是关于纯粹概念自身非经验进程的确实发生.总之,这里的"实在"是作为纯粹形式规定的存在,它因为理性的实践或意志而将自身的"实在性"必然地转换到被规定的自然现实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