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31篇
劳动科学   2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1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112篇
社会学   35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81.
介绍了GDM系列全站仪与计算机的连接及常用通信命令,以一个通信实例程序说明了该系列全站仪在线路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2.
西方中世纪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认为法律是完整共同体的管理者为了共同善而制定并颁布的实践理性的命令 ,是人们必须服从的具有约束力的行为规则。阿奎那的法律哲学是理性主义性质的自然法法哲学  相似文献   
83.
本文对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基础》一书的三个层次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读 ,指出康德立足于普通人的道德意识而抽象出道德形而上学原理 ,即“定言命令”的道德法则 ,这法则所派生的三种表达形式把道德意识逐步引向自由意志的自己立法 ,树立起道德主体的尊严 ,而由实践理性批判确定了自由意志的至高无上的地位。本文最后对康德的道德哲学进行了简要的评论。  相似文献   
84.
刘晓民 《阴山学刊》2013,(4):15-17,80
康德认为人不能有智的直觉,而牟宗三借用康德的智的直觉的观念,印证了在中国哲学中人是有智的直觉的。牟宗三在其著作中对康德的哲学进行了批判,认为康德哲学的缺陷在于隔离了本体和存在。然而,康德哲学和牟宗三笔下的中国哲学互有长处,没有孰优孰劣。  相似文献   
85.
2001年4月,日本制定《防止来自配偶的暴力及保护被害者的法律》(简称《家暴防止法》),这是日本为解决家庭暴力问题而制定的专门法律,并于当年10月开始正式实施。为防止配偶的暴力以及保护受害者,《家暴防止法》创设保护命令制度并设置配偶暴力咨询援助中心。在这部法律的相关规定中,通过建立妇女保护设施、创办妇女咨询所和配备妇女咨询员,保护受害妇女,力争使受害妇女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日本通过立法、官方和民间机构合作形式解决家庭暴力受害妇女的做法,对我国解决家庭暴力受害妇女问题可以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6.
文章系统考察了现代西方自由主义著名代表哈耶克的法律观和立法观,以哈耶克的社会哲学观和自由观为基础,从法律的原始含义、哲学基础、否定性特征以及根本目的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哈耶克法律观的根本特征;在立法思想方面,考察了哈耶克关于立法意义和任务的理解、对西方各国现行立法体制的批评、对美国立法制度的评价以及哈耶克关于理想宪政模式的设想.  相似文献   
87.
在康德哲学中,所有先天综合判断都存在着将其主词与谓词联结起来的第三者问题.在《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中,康德由追问“定言命令作为一个先天综合命题何以可能?”而专门提出了“何谓定言命令的第三者?”这个异常难解的问题.对此难题,学界有一条很有影响的解答思路可称为“混合思路”,它不想从完全先天的角度把握定言命令的第三者,而是将既受感性欲望刺激、又属于知性世界的同一个意志即二重化的意志当作第三者,该思路从根本上背离了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奠基的基本方向.它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逻辑上的问题,即第三者和定言命令之主词的重叠问题.它将第三者类比于有关自然的先天综合命题的先验图型,这一认识也是对第三者的一个重大误解.惟有试图完全先天地去寻找第三者的先天思路才是可取的,它借助于——在一个先天的理念中——完美神圣的理性存在者的意志这个第三者,将定言命令的主词与谓词综合地联结起来.因为在完美神圣的理性存在者的意志中,可以同时找到“意愿准则成为法则”的目的意愿和“按此准则行动”的行动意愿,即找到康德所说的“两种认识”.第三者是一个理想,是一个纯粹理性的概念,以此理想为基础的定言命令所要求的,无非就是要使人这种不完美、非神圣的理性存在者以那个完美而神圣的理性存在者为原型,促使心灵不断升华,成为康德心目中理想的理性存在者即完美而神圣的理性存在者而已.康德其实是把自己的道德形而上学完全奠基于纯粹理性的一个先天理念即有关完美神圣的理性存在者的意志的理念之上.  相似文献   
88.
Honeyd是一种开放源码的低交互度蜜罐系统框架,分析Honeyd的体系结构、配置命令和应用,并利用Hon—eyd构建一个简单的虚拟网络,从网络拓扑结构、主机操作系统和系统服务三方面对Honeyd进行了配置和测试,以一个实际的例子的结果表明Honyed适于用来构建网络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89.
1936年12月31日,国民党军事法庭会审结果出炉,由军统负责管束张学良的命令下达.张学良与至友宋子文在宋的官邸——鸡呜寺公馆门前握别。从此,这对有着数十年交情的朋友天各一方。“相见无限凄然”,张学良用这六个字来形容27年后他们的阔别重逢。其中曲折与悲凛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90.
利用中国上市公司重污染企业数据,研究环境规制对企业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及其机理,并将环境规制分为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自愿型环境规制、正向激励型环境规制和反向激励型环境规制,研究不同类型环境规制的复合作用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环境规制促进企业进行正向的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促进企业负向的应计盈余管理,促进企业正向的真实盈余管理;自愿型环境规制促进企业负向的应计盈余管理和正向的真实盈余管理;正向激励型环境规制促进企业负向的应计盈余管理;反向激励型环境规制促进企业负向的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与自愿型环境规制、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与反向激励型环境规制、正向激励型环境规制与自愿型环境规制的复合作用促进企业正向应计盈余管理;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与反向激励型环境规制、正向激励型环境规制与自愿型环境规制、正向激励型环境规制与反向激励型环境规制的复合作用促进企业正向真实盈余管理;反向激励型环境规制和自愿型环境规制的复合作用促进企业进行负向的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