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96篇
  免费   200篇
  国内免费   70篇
管理学   2992篇
劳动科学   457篇
民族学   465篇
人才学   512篇
人口学   253篇
丛书文集   3513篇
理论方法论   736篇
综合类   7709篇
社会学   1577篇
统计学   252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152篇
  2016年   228篇
  2015年   337篇
  2014年   960篇
  2013年   1048篇
  2012年   1187篇
  2011年   1735篇
  2010年   1736篇
  2009年   2154篇
  2008年   2805篇
  2007年   2402篇
  2006年   1451篇
  2005年   949篇
  2004年   184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81.
如果说.2003年法治进程的鲜明特点是民众的普遍参与,即由下而上、上下互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民众的呼吁下.政府及时废除了收容遣送制度,那么2004年法治建设的突出特点就是自上而下.且主要在两条路线上推进:一是加强了对弱势群体权利的保护,二是对公权力制约呈普遍化态势。而对弱者权利的普遍保护和对政府权力的有效制约是法治社会形成的显性标志。我们则可以毫不迟疑地指出,这是一个正义价值正日益彰显的时代。2005年中国法治建设的明显特点是:突出正义在法治建设中的价值及其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82.
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校园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构建和谐校园必须在办学理念、治学方式、人文环境、内涵发展等方面加强建设,从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83.
为推进党的十七大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近期,我国著名社会学家、我校人文学院院长陆学艺教授以“关注民生之本促进社会和谐”为题,就十七大报告为广大师生进行了解读。这是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联合人民网共同举办的“百万首都大学生同上一堂课”系列报告的第6场。  相似文献   
84.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终极价值指归之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上都追求"和谐"的价值理念,比较和探讨这两种和谐思想的异同之处,能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借鉴。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85.
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因素有主客观之分。主观因素主要是与大学生的品德、志趣、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有关。客观因素则涉及了学校、社会、家庭多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构建和谐校园是优化大学生成长环境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其成才的重要条件。文章试从和谐校园与大学生成长成才关系入手,分析影响高校和谐稳定的因素,提出维护稳定,建设和谐美好校园环境的措施。  相似文献   
86.
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和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是增进党内和谐的基础和关键,是以党内和谐促社会和谐的根本要求,是科学发展观在党内和谐建设中的重要体现,也是检验以党内民主促进党内和谐的重要标准。因此,以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和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实现党内和谐要着力提高党的领导干部的民主意识和民主素质,促进普通党员与党的领导干部之间的和谐;要着力保障党内选举的公信度,促进党组织活动与党的制度之间的和谐;要着力推进党务公开.促进党组织与党员之间的和谐;要着力提高党内监督的实效,维护党员与党组织之间的和谐;要着力建立和完善党内关爱机制,巩固和发展党组织与党员之间的扣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实现党内和谐。  相似文献   
87.
本文试图将中西方审美情趣模式化,从比较文化学的角度考察两者的巨大差异,解说形成两种模式的深刻原因。作者认为两种审美情趣存在着许多互补性,但从中国艺术发展的背景上来思考,则尤其应注重采摄西方文化中强调冲突的阳刚之气,以滋补我们阴柔中和的审美文化。  相似文献   
88.
陈淑芬 《南方论刊》2006,(11):19-20
刚刚闭幕的党的第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这个决定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体现了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对经济建设规律的认识。这个《决定》继承、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境界。《决定》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对此,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体会,全面贯彻落实《决定》精神,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89.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先行产业之一的航道.以运量大、耗能省、运价低的优势,涉及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煤炭运输紧张的问题使业界认识到:目前运输结构不尽合理,“重陆轻水”的情况较为严重。加快发展水运。构建和谐航道。是节约资源、能源。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项实实在在的举措。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已逐渐成为各级政府落实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交通”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90.
对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反思与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诉讼中不适用调解几乎成为众口一词的铁律,究其原因是行政权的不可处分性、高权性及命令性。本文对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这一问题从理论及实践角度进行思考,认为我国行政诉讼中应建立调解制度,并在借鉴国外诉讼调解制度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构建提出自己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