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6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62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9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394篇
理论方法论   57篇
综合类   982篇
社会学   35篇
统计学   10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51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1 毫秒
991.
张衡的赋作在汉赋发展史上具有传承与开拓意义,而其《思玄赋》则是汉代抒情言志赋中对屈原的《离骚》在文句、描写和结构上进行了最完整最有意识的模拟。但因时代背景与创作个体的不同,与屈原《离骚》中“宁溘死以流亡”的精神之旅相比,《思玄赋》中张衡的“道德之旅”是借游历的形式,通过对自己道德前途的叩问来表达他的坚持。因此《思玄赋》可视为屈骚精神在汉代抒情言志赋中的影响与流变的读本之一,并进而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汉代抒情言志赋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992.
从现存文献来看,南楚散文赋盛行于战国后期,尤其是在顷襄王一朝,散文赋创作达到高峰,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南楚散文赋已臻成熟,按理散文赋文体的萌芽和发展应该在它的成熟之前。南楚散文赋从此前诗文中借鉴了主客问答结构形式,从神话和战国寓言故事中吸取了艺术虚构的经验,它还从楚骚体吸取艺术营养。南楚散文赋的创作宗旨主要是供楚王娱乐,其次才是讽谏和纪事。  相似文献   
993.
吴兆骞的身世遭际及其诗赋在当世及后世都充满了悲悒色彩。他的诗歌迥绝一时;他的赋作虽然只有八篇,却也是饱含身世之感,内蕴深厚,充分表现了他的才气与笔力。  相似文献   
994.
以杜甫在陷贼及为官时期(公元756年—公元759年)的作品为代表,杜甫的诗歌因其沉郁顿挫的美学风格,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独特的风景。“波澜独老成”(《敬赠郑谏议》),这是杜诗所独有的,本文着重从杜诗的收蓄与崇高两方面,对杜甫诗歌风格的成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95.
司马相如不仅是汉代伟大的赋作家 ,而且在赋体文学创作理论方面 ,也有独到的见解。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 ,他第一个强调文学语言的音乐美和色彩美 ,第一个从艺术角度阐述文学想象问题 ,第一个以自身的创作行动展示了文学创作的特殊的精神状态 ,第一个强调艺术天才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用。他的这些观点 ,不仅远远超过汉人的功利主义文学观 ,而且对整个中国古代文论都产生过十分深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6.
作为建安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建安时代的赋作同当时的整个文学一样呈现出抒情化和小品化的趋势。在咏物赋的领域里,动物赋表现出较强的抒情化和寓言化倾向,静物赋受当时同题共作风气的影响,表演化的创作使其抒情性大大减弱,同时也助长了因袭与讲究形式美的倾向。动物赋与静物赋所表现出的差别体现了审美移情说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997.
学作品要能经得住历史的选择与淘汰,要能赢得今天乃至未来读的认同,必须以学特有的审美手法去表现人的本性。而人的本性中最本质的属性,就是主体“自由意志”的体现。在这一点上,陶渊明堪称我国古代最杰出的学家。陶渊明的伤口之所以在今天受到愈来愈多中外读的重视和喜爱,是因为在他的诗中,执而真诚地表现了这种主体的“选择”和实现“自由意志”之后的愉悦体验。  相似文献   
998.
汤君 《天府新论》2001,(2):65-69
赋在魏晋南北朝是真正而完整的文学形式.其丰富的主题和题材主要反映了乱世文人的忧患意识、恓惶情绪和他们对玄理世界的不断探求以及对美好理想境界的热切憧憬,在中国文学史乃至文化史上都具有深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9.
汉初侯国赋中存在着一个重要的主题 :招贤纳士的呼唤。诸侯王为了自己的目的 ,首先通过赋发出这种呼唤 ,侯国文士与之呼应 ,在赋作中也传达了这样的声音。本文对这些作品的内容进行分析 ,研究其异同 ,并分析文士发出这种呼唤和当时社会接受这种呼唤的原因。文章还探讨了汉赋的社会功能———充当当时的大众传播媒介 ,揭示其承载社会主导呼声的文体规定  相似文献   
1000.
夫妻离婚,法律赋予了无过错方损害赔偿请求权,而子女的利益同样受到了损害,法律却视而不见.有损害就应该有救济,子女的损害能够通过怎样的方式予以填补?本文就是在这样一种考虑下构想关于子女享受家庭生活权的建立以及基于此权利向离异父母的损害赔偿请求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