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9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76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16篇
人才学   22篇
丛书文集   437篇
理论方法论   69篇
综合类   932篇
社会学   134篇
统计学   19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71.
哀诔文诸体是在韵散两大文体的的基础上,于先秦孕育并形成雏形,于汉代逐渐独立,于文学走向自觉的魏晋六朝得到较大发展,于唐宋古文运动走向成熟与繁荣。哀诔诸体因产生于丧葬礼俗的不同阶段与场合,有着不同的功用,因而其体式与风貌等也存在着微妙的差异。  相似文献   
72.
朱丽卉 《理论界》2013,(9):145-147
日本在汲取汉文学的基础上提出了属于自己的文学理论,也就是本居宣长的"物哀说"。虽然本居宣长将其作为日本原创的理论,但实际上,它深深受到中国文学理论的影响,尤其是魏晋时期的宫体诗以及晚明至清朝时期以情、欲为主的文学变革。本居宣长所谓的"物哀",实际上是抛弃了伦理化和社会化的主题,强调主情和个人主义的感物兴叹。  相似文献   
73.
安迪 《金色年华》2009,(7):32-32
他是一个父亲,却是一个近乎绝望的父亲。先后生了8个孩子都不幸夭折,最大的也只带到8个月。 13年前,第9个孩子的诞生给他和妻子带来一丝希望。然而孩子被查出患有心脏病并住进了医院。  相似文献   
74.
"三等丸品"和"逸、神、妙、能"作为中国传统的艺术批评框架和思想方法模式,历时、历代不断地为前人所延用.特剐是在美术领域里作为一种主要的批评方式,尤为盛行,延甩了近两千年,曾发挥巨大的积极作用.然而,时至今日.在艺术批评及思想理论界对此尚缺深入思考和研究,对它在中国文艺批评史中以应有的地位缺乏认识.文章试图阐述该问题的大致轮廓,探索它的形成和发展、形式和内涵、源由及推演等系列问题,对于比照时下流行的文艺批评理论中的宏伟构建,解构洋腔洋调,诊视"失语症",应该说是一件有现实意义和有益的事情.  相似文献   
75.
《腊叶》在《野草》的全部作品中是相对较为轻、柔的,带有一种悲情与凄美,在展示鲁迅向死而同时在反抗死亡的人生哲学时,更透射着因爱而萌的生意被确认与肯定下来,这对于他个人的生活以及处于转型中的时代来说都是具有典范意义的。  相似文献   
76.
哀辞作为哀祭文的一种文体形式,文献记载始于东汉。随着文体的演变,至唐代古文革新运动,古文家韩愈将哀祭文作为了改革的对象.哀辞的适用范围扩大了。《欧阳生哀辞》便是其硕果之一,它对哀祭文的贡献在于:从文学理论的高度揭示出了一条文体演变的规律,并用实践作了充分的证明,阐明了韩愈的“文道合一”观。除了中唐的社会现状和艺术审美规律的促进之外.韩愈的生死观作为他人生观、价值观中重要的一方面,与韩愈成为唐代古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关系重大。  相似文献   
77.
作为晚明时期一部重要的文言笔记小说集,冯梦龙的<情史>评辑贯穿其对"情"之审美性格的把握,对"情"之理想世界的愿景.简而言之,贯穿于<情史>评辑中的,是以"情"为本体、以"情"、"理"相融为旨归、以"真善美"相统一为最终理想境界的"情"审美体系.从先秦至晚明的思想文化发展背景来看,<情史>评辑的这一"情美学"创建,不仅与晚明"情文化"思潮一脉相承,体现了对秦汉以来久已断绝的重"情"文化精神的接续,而且对理学思潮及"情文化"的偏至发展,呈现出双重的纠偏意旨.  相似文献   
78.
《红楼梦》对贾宝玉情感世界的描写,展示了人类生命存在的本真样态。其适情从源始维度呈现着朴茂驳杂的特征,其尽情从超越维度呈现着刚健精进的特征,其悟情从终极维度呈现着与大化同流的特征。贾宝玉之本真情凸显出"以情悟道"的深刻思想,具有超越时代的永恒魅力。  相似文献   
79.
为了实现上台执政或连续执政,英国工党在百年发展进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主导思想。从宏观层面看,英国工党主导思想的嬗变具有总趋势先左转后右转、与自由主义逐渐趋同、工会的影响由强变弱、重大变化均发生在在野时期和经济社会领域等四维特质。这些特质的形成既与英国社会的发展变化和英国的传统文化有关,也与工党自身的组织特点和政坛地位有关,是工党党情与英国国情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0.
王微是明末清初的名妓,堪为明妓中诗词大家。她的51首词作多以"愁"为调,是一代名妓自幼沦落风尘,卑贱的出身以及由此衍生的敏感和忧愁的一生心灵烙印的展现。其词作娟秀幽妍、境界阔大,又辅以多节奏的复沓与叠唱、偕调的表现手法,为女性词史、明代词史的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