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5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00篇
社会学   12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元代的乐府诗,无论是旧题乐府还是新题乐府,大都是可以配乐而的。在"乐府音节,自宋已失其传,生今之世,无复能辨之者"的文化背景下,元代乐府诗所具有的这一特点,成为了乐府诗史上的一个奇迹。元代乐府诗所配之乐,主要是诗人们(含坊间乐工)创制的"今曲"。因而,"今之曲歌于古,犹古之曲也,古之词歌于今,犹今之词也",就成为了当时诗人们的共识。在这种乐府观念的指导下,元代诗人们无论是于乐府诗还是古诗,大都称之为"歌",即认为其都是可配乐而的。于是,元代乐府诗可入乐而歌的现实,与盛行于当时的散曲、杂剧、词体艺术等互相融合,从而构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个"音乐文学王国"。  相似文献   
72.
"读讲传"是重庆市委、市政府践行科学发展观,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模式,正在重庆城乡乃至全国广泛深入开展,成为群众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良好载体。文章从巴渝文化的发展进程及"五个重庆"建设之需要,阐明了开展"读讲传"活动的历史必然及其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从传承与弘扬巴渝文化的古典和今典,特别是当代红色经典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这对于提高国民素质,奏响时代主旋律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必将发挥巨大的作用,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3.
多年来,"话剧加"逐步形成了具有独立意义的形式结构,显示出一定的体制特征,最终发展成为中国歌剧类型中具有代表性的体裁及格式,对后来的中国歌剧创作产生了实际的影响。分析《扬子江暴风雨》剧本创作,从剧本体制角度透视"话剧加"的形式,可见在中国戏剧生态环境变化和发展进程中,这种体裁和格式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及合理性,在歌剧创作探索中有其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4.
吴志菲 《老年人》2011,(7):30-31
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每当听到这首饱含深情的《支山歌给党听》时,人们就会想到著名藏族女高音歌家才旦卓玛。"是共产党把我从一个农奴的女儿培养成为人民的歌手、党的领导干部,叫我怎能不歌!"经历过苦难生活的才旦卓玛,对翻身解放后的幸福生活有着更富于常人的感受,几十年来,她把这些感受全部溶入到了她的歌声当中……  相似文献   
75.
《松游小》是晚清羌族诗人董湘琴创作的万言长诗,该诗在四川地方文学史乃至中国近代文学史上都可谓沧海遗珠。《松游小》及其主人董湘琴的被发现,引发了世人的称道和学界的研究热情,5·12汶川大地震后出现了"董湘琴热"、探访"松茂古道热"。这首长诗属于标准的地志文学,是诗人对晚清松茂古道的一次民间行吟考察。文章以想象与意象地理中的《松游小》与历史中的松茂古道的地理文化内涵及演变为考察对象,探讨文学与历史、文学与自然地理的关系,从岷江河谷地域文化的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76.
要想成功演奏小提琴必须具有非常敏锐的听觉,要有固定音感。听觉训练在教学中要注意音程感的建立,注重乐感的培养,这样才能够准确地模、构及视。注重学生的听觉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小提琴专业学生学习效率,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任意的一首音乐作品中,音乐动机随着发展而出现的力度上的起伏,速度方面的变化以及各声部之间的音色、力度对比等,都需要用相应的技术手段去加以解决;每一种音响效果都需要我们用一种专业的技术去完成,具备了敏锐的听力就可以正确地指导我们去完成所要表现的音乐作品及其风格。  相似文献   
77.
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领域中,视练耳是一门重要的音乐基础技能理论课。视是本课程内容中的一项重要技能训练环节。本文从节奏、音高、情感的培养等方面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视技能进行了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78.
变文是敦煌遗书发现的作品中最受关注的对象之一,变文写卷的抄写格式、抄写内容、抄写人及同卷内容关联性等要素表明,并非所有的抄卷都是讲的底本,有一些只是讲僧记诵词内容的习抄本,还有一些是与敦煌学郎教学相关的读本。可见,变文诸写卷之间的文献差异,以及同卷各文献之间的内在关联中还有很多有价值的内容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9.
陈鲁民 《中华魂》2014,(5):30-30
正"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表,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菏泽视察期间,给市、县委书记们念的一副对联。他说,对联以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民关系。封建时代官吏尚有这样的认识,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比这个境界高得多。这副对联虽短,但内容却很丰富,每句都可大做文章。譬如"莫以百姓可欺"一句,欺,有仗势压迫之意,与欺有关的词包括欺负、欺骗、欺诈、欺瞒、欺哄、欺压等。并不是打骂凌辱才叫欺,不给百姓办事,不关心百姓疾苦,不听取百姓意见,高高在上当官做老爷,截留党和政府对百姓的关怀,贪污受贿中饱私  相似文献   
80.
盛中国是近年来西方学术界重新评估中国落后问题的一股新潮流,与西方新闻界、政治学界和史学界长期以来衰中国形成对照。近年来西方汉学界有一种倾向,即为已成定论、童叟皆知的中国落后论翻案。此派西方学者试图从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外交礼仪、人文意识、行政管理等角度,全面修正中国落后论。这种愿望显然与近年来中国的兴旺崛起有直接关系。由于中国近年来飞速而稳定的发展超出了包括许多中国通在内绝大部分人的预期和想象,于是一个重大问题提了出来,即中国的重新崛起以其广度和强度来看,不可能是偶然的,而必定有其长远而深厚的历史原因,盛中国流派旨在探明这个历史根源,从而证明中国强大的延续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