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3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619篇
劳动科学   31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73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347篇
理论方法论   59篇
综合类   722篇
社会学   97篇
统计学   10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中国已经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对其解决方式的探讨刻不容缓。养老危机的解决,需要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多方筹措养老资源。从我国的现状看,让政府增加财政赤字、简单地出售国有资产,  相似文献   
22.
23.
刘小麟  金钢 《职业时空》2008,4(9):78-78
对于因国有企业管理不善、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等原因导致的国有资产的显性流失,政府可以通过统计方法记录和控制,但对于在国企改革中由于人为操纵导致的“国有资产隐性流失”,政府监管难度就要大了许多。一方面,政府进行监管的技术难度大,成本较高;另一方面,政府监管部门对国企的隐性资产流失难以发觉,难控制,而且防不胜防。在我国,政府监管和管理国有资产的行政机构是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资委”)。近年关于国有资产流失有很多的争论,  相似文献   
24.
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当前福建省国有资产授权经营要注重对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组织与实施、现在国有资产保值考核指标的完善、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监督机制等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25.
庞智 《人才瞭望》2008,(10):41-43
人力资源流失问题一直是理论界和企业管理者关注的焦点。以往,人们看一个单位的人才流失,只看跳槽出去的人,而对于那些留在单位的人有没有充分发挥和利用其素质及能力关注不够,即只关注了“显性”流失,而忽略了“隐性”流失。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现有员工没有尽可能地发挥出最大限度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作用,实际上也是种人力资源的流失,即“隐性”流失。  相似文献   
26.
王可达 《探求》2005,(5):60-62
文章根据经济全球化和知识化的客观要求,在分析国有无形资产流失的特征、途径的基础上,从强化观念、建立机构、完善制度、制定战略、营造环境等方面提出了防止国有无形资产流失的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27.
28.
税收流失的严重后果要求我们必须从税收制度本身探索其成因与对策,以不断完善税收基本制度、税收征管程序制度和税收征管协助制度,从而为治理税收流失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9.
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是组建控股公司尤其是国有控股公司的基本目标之一。那么,究竟怎样才算是保值、增值?保值与增值有什么不同?如何衡量保值、增值?对此,作如下探讨。一、什么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按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试行办法》,国有资产是指国家对国有企业的各种形式的投入资产以及投资收益形成的,或依法认定取得的国家所有者权益,具体包括资  相似文献   
30.
訾惠博 《金陵瞭望》2006,(19):28-28
这是现今客户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公司的高级营销管理人员的离职变动.很容易带来相应客户群的流失。因为职业特点,如今.营销人员是每个公司最大最不稳定的“流动大军”.如果控制不当.在他们流失的背后.往往是伴随着客户的大量流失。其原因是因为这些营销人他们手上有自己的渠道.也是竞争对手企业所看到最大的个人优势和资源。这样的现象在企业里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